“爱卿何罪之有?”吴峻握住老臣的手,“是朕疏忽,让你涉险了。”
在陈远的配合下,调查终于有了突破。原来德川义直与朝中某些大臣勾结,一方面挑拨新明与日本的关系,一方面暗中与大明交易,想要三方获利。
“该收网了。”吴峻对周瑞说。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行动时,边境急报:大明水师突然出现在东海,与日本水师形成夹击之势!
“果然如此。”吴峻冷笑,“传令水师,按第二套方案行事。”
海战在黎明时分打响。新明水师面对两面夹击,临危不乱。周瑞坐镇中军,采取分而击之的战术。
就在战事胶着之时,一支神秘的船队突然出现在战场后方。让所有人惊讶的是,这支船队竟然悬挂着郑家的旗帜!
“是郑成功的后人!”了望哨惊呼。
原来,郑家后人一直在东南沿海活动,此次是应吴峻密约前来助战。
在郑家船队的协助下,战局顿时扭转。日本水师首尾不能相顾,很快溃败。大明水师见势不妙,也仓皇撤退。
战后,吴峻在旗舰上接见郑家将领郑经。“郑将军此次相助,新明感激不尽。”
郑经躬身道:“陛下言重了。郑家与大明有血海深仇,相助新明也是为报家仇。”
吴峻心中一动:“若郑将军愿意,新明愿与郑家结为同盟,共图大业。”
这个提议让郑经大为动容。经过商议,双方达成协议:郑家控制东南沿海,与新明互为犄角,共同对抗大明。
与此同时,新明内部的清查也取得重大进展。德川义直在试图逃跑时被擒,从他住处搜出了与朝中大臣往来的密信。
让吴峻痛心的是,涉案的除了王璟的旧部外,还有几位他颇为看重年轻官员。
“陛下,这些人该如何处置?”周瑞请示。
吴峻沉默良久:“按律处置。但...给他们一个痛快。”
这场风波过后,新明朝廷为之一清。吴峻借机推行改革,大力提拔寒门子弟,削弱世家大族的势力。
然而外患刚平,内忧又起。这年冬天,新明遭遇百年不遇的寒潮,北方多个州县粮食绝收。
“陛下,若不及时赈济,恐生民变啊。”陈远拖着病体上奏。
吴峻当即下令开仓放粮,同时派遣官员前往各地安抚民心。他自己更是缩减宫廷用度,与民共度时艰。
便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了。朝子公主的父亲——日本幕府将军派来使者,表示愿意提供粮食援助。
“将军大人说,既然两国和亲,便是姻亲之邦。如今亲家遭难,岂能坐视不理?”使者恭敬地呈上国书。
这个举动大大缓解了两国的紧张关系。吴峻欣然接受援助,同时投桃报李,降低了日本商品的关税。
永历二十八年春,新明终于度过难关。为表庆贺,吴峻决定巡幸江南。
这是新明立国以来君主首次南巡,沿途百姓夹道欢迎。吴峻亲眼看到了自己推行的新政给百姓带来的变化:农田水利改善,市集繁荣,学堂书声琅琅。
然而在行至苏州时,他注意到一些不寻常的现象:不少工坊停工,商贾抱怨税赋过重。
“这是怎么回事?”吴峻询问当地官员。
官员支支吾吾,最后才道出实情:原来一些世家大族利用新政的漏洞,大肆兼并土地,迫使农民进入工坊劳作,却又压低工钱。
吴峻勃然大怒,当即下令严查。调查结果令人震惊:涉案的不仅是地方豪强,还有朝中重臣的亲属。
“看来改革还是不够彻底啊。”吴峻对随行的陈远叹道。
回到都城后,吴峻立即推行第二轮改革:清丈田亩,限制土地兼并;提高工匠待遇,鼓励技术创新;建立监察制度,防止官员腐败。
这些措施遭到世家大族的强烈反对。以周瑞为首的武将也担心改革过激会引起动荡。
“陛下,治国如烹小鲜,不可操之过急啊。”周瑞劝谏。
吴峻却道:“若是等到积重难返,才是真正的动荡。”
便在改革推行之际,北方传来消息:大明发生内乱,各地藩王起兵争夺皇位!
这个消息在新明朝野引起震动。以周瑞为首的主战派主张趁机北伐,收复故土;而以陈远为首的主和派则认为应当静观其变。
“陛下,这是天赐良机啊!”周瑞激动地说,“若此时出兵,定能光复中原!”
吴峻没有立即表态,而是召集群臣连日商议。最终,他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不出兵,但加强边防;同时开放边境,接纳流民。
“陛下,这是为何?”周瑞不解。
吴峻望着北方,目光深远:“中原百姓已经饱受战乱之苦,我们岂能再添兵燹?况且,此时出兵,只会让各方势力联合对抗新明。”
这个决定虽然让主战派失望,但赢得了民心。短短数月间,就有数万流民投奔新明。
吴峻将这些流民安置在边境州县,分给土地,贷给种子。这些措施很快见效,边境地区日益繁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