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硝烟渐渐散去,碧蓝的海水终将冲刷掉血腥。但这一日,这场决定国运的惨烈海战,以及那些为此付出一切的英魂,将永远铭刻在新明的历史与每一个新明子民的心中。
大明洪熙元年,远征新明之水陆大军于东海惨败、主帅英国公张辅重伤濒危的消息,如同一场凛冽的寒流,席卷了整个金陵城,也瞬间冻结了洪熙帝朱高炽登基以来试图营造的宽和气象。
紫禁城,乾清宫。
殿内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龙椅上的朱高炽,脸色苍白,原本略显富态的身躯此刻仿佛被抽走了部分精气神,微微佝偂着。他面前御案上,摆放着那份由幸存将领拼凑、字里行间仍带着惊惶与不可置信的败战奏报。损失战舰逾百,伤亡、被俘将士数以万计,缴获物资损失殆尽,更重要的是,象征着天朝武勋与威严的英国公张辅,如今昏迷不醒,能否熬过这一关尚属未知。
“海外悬远,峻儿年少气盛……”朱高炽脑海中回荡着自己不久前对吴峻的判断,此刻只觉得无比讽刺。那不是一个年少气盛的孩童,那是一头蛰伏海外、磨利了爪牙、敢于且能够狠狠撕下天朝一块血肉的猛虎!
“陛下!”兵部尚书出列,声音沉重,“张辅大将军重伤,军心涣散,残部已退至舟山一带休整,短期内……已无力再组织大规模跨海征伐。当务之急,是稳定东南沿海防务,防止新明趁势反击,同时……妥善安置伤兵,抚恤阵亡将士家眷。”
“无力再伐?”一位御史台官员忍不住出列,语气激愤,“陛下!新明叛逆,悍然袭击天兵,致使我军损失惨重,张公爷危在旦夕!此乃滔天之罪!若就此罢休,我大明颜面何存?四方藩属又将如何观望?臣恳请陛下,重整旗鼓,必雪此耻!”
“重整旗鼓?谈何容易!”户部尚书夏原吉立刻反驳,他面色凝重,“此次远征,耗粮百万石,损银无算,东南诸省府库为之一空!若要再兴大军,钱粮从何而来?民力如何征调?况且,新明虽小,然据海险,兵甲犀利,战意顽亢,岂是易与之辈?若再败,动摇国本,孰之过欤?”
“夏尚书此言,未免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成山侯王通(已从溃败中收拢部分残兵返回)梗着脖子道,“此次失利,皆因新明狡诈,行偷袭之举!若堂堂正正对阵,我天兵岂会败北?陛下,给臣一支精兵,臣愿再赴东海,必取那吴峻首级,以慰张公爷与阵亡将士在天之灵!”
“够了!”朱高炽猛地一拍御案,声音带着疲惫与不容置疑的威严。殿内瞬间安静下来。他扫视着下方争论不休的臣子,心中一片冰凉。他何尝不想立刻发兵,将那海外叛逆碾为齑粉,以泄心头之恨,以正天朝威严?但夏原吉的话,像一盆冷水,浇醒了他作为帝王的理智。
国库空虚,民力疲敝,北元残余仍在窥伺,西南土司时有骚动……更重要的是,新明展现出的战斗力和决死意志,让他意识到,这已非疥癣之疾,而是一个必须倾举国之力,甚至要做好付出更惨重代价准备,才有可能解决的劲敌。继续打下去,胜负难料,但大明必然元气大伤。
“征伐之事,容后再议。”朱高炽最终艰难地开口,声音沙哑,“当前要务,是善后。着令东南督抚,妥善安置溃兵,抚恤伤亡,加固海防,严防新明袭扰。张爱卿……全力救治,所需药材,由太医院供给。”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深邃起来:“另,传朕旨意,暂罢东南诸省市舶司,严查海贸,凡有与新明往来之商船,货物尽没,船主下狱!朕要困死他们!”
这是一种无奈之下的选择,由直接的军事征服,转为经济封锁与战略防御。虽然不甘,但却是目前最现实的做法。
“陛下圣明!”夏原吉等务实派官员松了口气,连忙附和。主战派虽心有不甘,但见皇帝已有决断,且眼下确实无力再战,也只能暂时偃旗息鼓。
退朝后,朱高炽独坐御书房,望着窗外萧瑟的秋景,久久无言。张辅的重伤,大军的溃败,像两根冰冷的毒刺,深深扎在他的心头。他知道,经此一役,大明与新明之间,已再无转圜可能。那个由吴铭开创,由吴峻继承的海外之国,已然成为悬在大明东南方向的一柄利剑,一个必须时刻警惕的心腹大患。
“吴铭……吴峻……”他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光芒。或许,当年父皇(朱棣)和皇兄(朱标)对吴铭一系的处置,真的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
与此同时,新明,皇宫。
胜利的喜悦并未持续太久,便被巨大的损失和沉重的重建压力所取代。都城内外,虽然洋溢着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对英勇将士的崇敬,但随处可见的白色挽联和隐隐传来的哭泣声,无不提醒着人们这场胜利的代价是何等惨烈。
宣政殿内,气氛庄严肃穆。皇帝吴峻端坐龙庭,虽面容依旧年轻,但眉宇间却多了一份经此大战洗礼后的沉稳与沧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