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首辅周安手持玉笏,沉声禀奏,“此战,我军虽获全胜,然损失亦巨。海军主力战舰折损近半,尤以‘定海号’、‘靖海号’、‘扬威号’及八百壮士殉国为最;陆师方面,铁壁、磐石两岛守军伤亡超过六成;各类物资消耗,更是难以计数。兵部尚书陈启大人……壮烈殉国,乃国朝一大损失。”
提到陈启,殿内众臣无不面露悲戚。吴峻沉默了片刻,缓缓道:“陈卿与所有阵亡将士之功绩,天地可鉴,日月同辉。追封陈启为忠烈公,配享太庙。其子嗣,厚加抚恤,接入宫中,朕亲自教导。”
“陛下圣恩!”众臣动容。
“然,”吴峻话锋一转,目光变得锐利,“逝者已矣,生者当自强。此战,暴露我新明诸多不足。海军虽精,然数量不足,难以持久抗衡大国倾力一击;军工生产虽有不凡,然产能有限,关键物资储备不足;对外情报,虽有‘暗影’,然对大明朝廷核心动向,仍有迟滞。”
他站起身,走到殿中,声音清晰地传入每个臣子耳中:“大明绝不会善罢甘休!暂时的退却,只是为了积蓄力量,寻找更佳时机。下一次他们再来,只会更加凶猛!我等绝不能因一时之胜而懈怠!”
“陛下所言极是!”韩锋出列,他因功晋升为枢密副使,兼领陆军都督,身上杀气未褪,“臣以为,当趁此良机,大力扩充水师,建造更多、更强的战舰!同时,陆师亦需整编训练,推广此次守岛作战之经验。”
“韩将军勇武可嘉,”周安接口道,语气更为稳健,“然扩充军备,需钱粮支撑。大战之后,国库空虚,民生亦需恢复。老臣以为,当务之急,乃是休养生息,鼓励农桑,恢复工坊生产,开拓更多海外贸易渠道,以充实国力。同时,当派遣使节,联络南洋诸国,乃至东瀛、朝鲜,陈明我新明立场,打破大明可能之封锁孤立。”
一位负责经济的官员也出列道:“陛下,首辅大人所言甚是。大明已罢市舶司,严查海贸,我新明商路受阻,长期以往,财力必难以为继。需另辟蹊径,或加强与西洋番商之直接贸易,或向南洋深处开拓新的资源和市场。”
朝堂之上,战后战略方向的争论,在胜利的背景下,显得更加务实和激烈。是优先强军,还是优先富民?是积极外交破局,还是专注内部发展?
吴峻静静地听着臣子们的争论,心中已有计较。他抬手示意众人安静。
“众卿所言,皆有道理。强军与富民,并非对立,乃一体两面。无强军,则富亦难保;无富民,则强亦难久。”他沉声道,“朕决定,采用‘寓兵于民,军民结合’之策!”
“即日起,颁布《战后复兴与国防法案》!”
“一,设立‘海事总局’,统筹规划海军建设与远洋贸易。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造船业,官方给予技术支持和订单保障。新造战舰,需兼顾军用与护航商船之能。”
“二,成立‘军械革新司’,直属内阁。集中工匠英才,不仅研制新式火器战舰,亦需改良农具、织机,提升民用生产效率。军工技术,凡不涉核心机密者,可有条件向民用转化。”
“三,扩大‘讲武堂’规模,不仅培养军官,亦需轮训各地民兵头领,推广新式操典与国防意识。实行‘府兵’与‘募兵’结合之制,确保兵源质量,亦不误农时。”
“四,由商务部牵头,组建远洋商队,持朕之国书,南下西洋,东渡日本,主动开拓商路。凡愿与我新明贸易者,皆给予优惠。同时,加强与我已控制之吕宋、鹿耳岛等前沿基地联系,使其成为贸易中转与防御前哨。”
“五,内部治理,继续深化改革,简化税制,鼓励垦殖,兴修水利,藏富于民。唯有民富,国强方有根基!”
这一系列举措,既有吴铭早年奠定的现代管理理念的影子,又紧密结合了新明当前面临的现实挑战,展现出了吴峻作为一代雄主的远见与魄力。
“陛下圣明!臣等必竭尽全力,辅佐陛下,复兴国家,巩固国防!”以周安、韩锋为首的文武众臣,心悦诚服,齐声领命。
退朝后,吴峻再次登上了皇宫的观星台。极目远眺,东方海天一色,看似平静,却暗流涌动。他知道,与大明旷日持久的对抗,才刚刚开始。新明未来的道路,注定不会平坦。
但他相信,只要沿着祖父吴铭开辟的道路,依靠这群历经战火考验的臣民,运用智慧与勇气,新明必将在这浩瀚的大洋之上,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崭新天地。
海风猎猎,吹动他龙袍的衣角,也吹动着他心中那面永不降下的、象征独立与奋进的烈焰金龙旗。
喜欢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