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个问题在他脑海里盘旋,他知道,自己必须查清楚这些事情,不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更是为了让那个悲伤的灵魂得到安息。
第二天一早,林默就去了市图书馆。他查阅了大量关于上世纪四十年代上海历史的资料,希望能找到关于苏婉清和沈致远的线索。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份1942年的旧报纸上,他找到了一则简短的新闻报道。
报道中说,1941年12月7日,也就是珍珠港事变的当天,上海法租界的一栋别墅发生了火灾,大火烧毁了整栋别墅,别墅的主人苏姓富商及其家人不幸遇难,无一生还。报道中没有提到苏婉清的名字,但林默几乎可以肯定,那就是苏婉清的家。
林默的心情沉重起来,苏婉清果然在那场火灾中遇难了。可沈致远呢?他后来怎么样了?他看到苏婉清最后的信了吗?
林默继续查阅资料,又在一份北平的旧报纸上找到了一则关于沈致远的消息。报道中说,沈致远是北平某大学的学生,珍珠港事变后,他积极参与抗日活动,1943年在一次行动中不幸被捕,英勇就义。
看到这里,林默不禁叹了口气。这对有情人最终都没能逃脱命运的捉弄,双双殒命于那个动荡的年代。他们的爱情故事,以如此悲惨的方式画上了句号。
可林默心中的疑惑并没有完全解开。苏婉清在最后一封信中说“他们来了”,“他们”指的是谁?是日军吗?可那场火灾真的是日军所为吗?还是另有隐情?
更让他不解的是,苏婉清的鬼魂为什么会附在这个行李箱上
第三章:纠缠的梦魇
林默将那份记载着苏家火灾的旧报纸折好放进包里,指尖还残留着纸张泛黄发脆的触感。走出图书馆时,午后的阳光正烈,可他却觉得浑身发冷,苏婉清那双盛满悲伤的眼睛总在眼前晃动,连带着行李箱里若有若无的啜泣声,仿佛已经刻进了骨缝里。
回到家,他第一时间冲到书房,那个深棕色的行李箱依旧静静立在书桌旁。他蹲下身,手指悬在黄铜锁扣上迟迟不敢触碰,脑海里反复回放着昨晚苏婉清鬼魂现身的画面——她透明的指尖穿过信笺时的绝望,比任何文字都更让人心惊。
“他们到底是谁?”林默对着空箱子喃喃自语。他重新翻出那些信件,试图从字里行间找到更多线索。婉清在信中提到过几次“可疑的人”,说父亲最近生意上得罪了人,总有人在暗处盯着苏家。起初他以为是商业对手,可结合火灾的时间点,似乎又和时局脱不了干系。
夜幕降临时,林默煮了杯咖啡提神,打算整理查到的资料。刚打开电脑,屏幕突然闪烁起来,接着画面扭曲成一片雪花,发出刺耳的“滋滋”声。他皱着眉去按电源键,手还没碰到主机,屏幕上突然浮现出一个模糊的人影。
那是个穿着军装的男人,背对着镜头,站在一片火光前。画面抖动得厉害,隐约能听到女人的哭喊,还有男人粗哑的呵斥声。林默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死死盯着屏幕。就在这时,那个男人猛地转过身——屏幕瞬间黑了下去,只剩下刺鼻的焦糊味从主机箱里飘出来。
“怎么回事?”林默惊魂未定地拔掉电源,电脑已经彻底开不了机了。他瘫坐在椅子上,刚才画面里的火光,像极了旧报纸里描述的苏家火灾现场。那个穿军装的男人,难道就是婉清信里说的“他们”?
这一夜,林默彻底失眠了。只要闭上眼睛,就会看到火光中哭泣的婉清,听到行李箱里若有若无的啜泣。天快亮时,他迷迷糊糊地趴在桌上睡着了,梦里又回到了那个旧物仓。
仓库里比上次更暗,霉味中夹杂着浓烈的烟味。他看到那个深棕色的行李箱放在角落,箱盖敞开着,里面的旗袍被烧得焦黑。一个穿着月白色旗袍的女子蜷缩在箱子旁,浑身是伤,正用尽力气往信封里塞信纸。
“婉清!”林默忍不住喊出声。女子猛地抬头,脸上沾满了烟灰和血迹,眼神却异常清亮。她张开嘴似乎在说什么,可林默听不清。就在这时,仓库的铁门被撞开,几个穿军装的男人冲了进来,手里的火把照亮了他们狰狞的脸。
“抓住她!”为首的男人嘶吼着扑过来。婉清惊恐地将信封塞进旗袍口袋,转身想躲进箱子里。林默想冲过去救她,身体却像被钉在原地。眼看着火把就要碰到旗袍的衣角,他猛地惊醒过来,冷汗已经浸透了衬衫。
窗外天已大亮,阳光透过窗帘缝隙照在地板上,可林默却觉得比深夜更冷。他低头看向书桌,发现那个装着信件的牛皮纸信封不知何时从箱子里滑了出来,掉在脚边。信封的边缘沾着几点暗红色的印记,像是干涸的血迹。
林默的心跳骤然加速。他颤抖着捡起信封,拆开后发现里面多了一张从未见过的信笺。这张信纸比其他的更粗糙,上面的字迹歪歪扭扭,显然是在极度慌乱中写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毛骨悚然的小故事请大家收藏:(m.20xs.org)毛骨悚然的小故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