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八月,北京城内暑气未消,户部衙门外却车马盈门,粮车、药材车、军械车络绎不绝,一派忙碌景象。王巢立于衙署正堂的窗前,望着院中堆积如山的粮草与物资,眉头舒展。辽东之战箭在弦上,五十万大军出征,每日消耗的粮草、弹药堪称天文数字,后勤保障便是这场战事的命脉,容不得半点差错。
“监国大人,这是各地粮仓的建设进度与储备清单,请您过目。”户部尚书周延儒躬身递上一份厚重的文书,额上沁着细密的汗珠。自王巢下令筹建大型粮仓以来,户部便成了最繁忙的部门,调运粮食、招募民夫、修建仓廪,桩桩件件都需亲力亲为。
王巢接过清单,逐页翻阅。清单上清晰列明:山东济宁已建成三座大型粮仓,储备粮食三十万石;北京城郊的通州粮仓扩建完工,储备粮食二十五万石;永平府与遵化州各建两座粮仓,分别储备粮食二十万石与十五万石;山海关作为前线枢纽,新建四座粮仓,储备粮食二十万石,另有草料、盐巴、药材等物资不计其数。
“总计一百一十万石粮食,足够一百万大军一年之用,不错。”王巢点头赞许,目光却未停歇,“但还要注意两点:其一,粮食的储存防潮与防虫,令各地粮仓主事者每日巡查,定期翻晒,若有霉变损耗,军法处置;其二,建立粮食轮换制度,新粮入库后,优先调运旧粮上前线,确保粮食新鲜,避免浪费。”
周延儒躬身应道:“臣遵令!已令各地粮仓配备石灰、草木灰防潮,招募专人饲养鸠雀防虫,同时制定了详细的轮换台账,每日记录粮食的入库与调出情况,确保万无一失。”
王巢补充道:“还有粮饷的发放,务必及时足额。前线将士浴血奋战,若连粮饷都无法保障,士气必然低落。令户部在山海关、永平府设立临时饷银库,每月初一准时发放军饷,不得拖延。”
“臣已安排妥当。”周延儒道,“饷银库由禁军专人看守,每月从北京国库调运白银五十万两,确保军饷足额发放。同时,臣还与各地商户约定,将士可凭军饷票据在指定商铺兑换物资,方便前线将士使用。”
王巢满意颔首。粮草与饷银是后勤保障的基础,如今根基已稳,但要支撑一场大规模的远征,还需解决运输与军械供应两大难题。他转身对身旁的工部尚书宋应星道:“宋尚书,铁路修建的进度如何?这可是粮草与物资快速运往前线的关键。”
宋应星是明末着名科学家,精通工程与制造,被王巢委以修建铁路的重任。他取出一幅绘制详尽的铁路规划图,指着图上的线路道:“回大人,目前已开工两条铁路:一条从山东济宁至北京通州,全长约五百里;另一条从北京通州至山海关,全长约六百里。两条铁路均采用标准轨距,路基已铺设完成三成,铁轨与枕木正从山东军工坊源源不断地运抵工地。”
王巢俯身细看图纸,铁路线路避开了山川河流,尽量选择平坦地形,沿途标注了二十余个驿站与货场。“很好,”他说道,“铁路修建关乎后勤运输效率,务必加快进度,同时保证工程质量。令各地官府抽调民夫,提供人力支持,军工坊优先供应铁轨与枕木,不得延误。”
“臣遵令!”宋应星道,“目前已有十万民夫参与铁路修建,军工坊日产能达到铁轨千丈、枕木两千根,预计半年内可完成济宁至通州段铁路,一年内完成通州至山海关段铁路。铁路建成后,马车需要数日甚至数十日的路程,火车一日便可抵达,运输效率将提升十倍不止。”
王巢心中盘算,半年后济宁至通州段铁路通车,正好能赶上辽东战场的关键阶段,届时粮草与物资可通过铁路快速运抵北京,再转运至山海关前线,极大缓解运输压力。他又道:“铁路沿线要修建防御工事,派遣士兵驻守,防止清军或盗匪破坏。同时,提前培训火车司机与维修工匠,确保铁路通车后能够正常运转。”
“臣已安排禁军沿线驻守,同时在山东军工坊设立了铁路学堂,招募年轻工匠学习火车驾驶与维修技术,目前已有两百余名学员结业,可随时上岗。”宋应星回应道。
解决了粮草与运输问题,王巢将目光投向军械供应。他随即启程前往山东济宁,实地考察军工坊的生产情况。济宁军工坊如今已扩建至原来的三倍规模,分为步枪车间、火炮车间、弹药车间、零件车间等多个区域,工匠人数从原来的三千人增至一万五千人,机器轰鸣,人声鼎沸,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沈括早已在军工坊门口等候,见到王巢到来,连忙上前躬身行礼:“属下参见监国大人!”
“不必多礼,带我去看看生产情况。”王巢摆了摆手,径直走进步枪车间。车间内,工匠们正在流水线上组装步枪,从枪管加工、零件打磨到整体组装,每一道工序都井然有序。王巢拿起一把刚组装完成的步枪,掂量了一下重量,手感轻便,做工精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明末龙旗请大家收藏:(m.20xs.org)明末龙旗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