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殿封赏的喧嚣与荣耀,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传遍朝野,随后便渐渐趋于平静。帝国的巨轮,不会因一场胜利而停歇,更不会沉溺于庆功的盛宴。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军事上的辉煌胜利,转化为国家长治久安的坚实基石。此刻,朝堂的焦点,已从金戈铁马的北疆战场,转向了案牍劳形的尚书台。
烛光摇曳,映照着尚书台内一张张凝重的面孔。皇帝刘宏罕见地身着常服,坐于主位,摒弃了日常朝会的繁琐礼仪。下列坐着以卢植、皇甫嵩(已自并州回京述职)、段颎为首的文武重臣,而站在中央,手持一卷厚厚帛书,正侃侃而谈的,正是守宫令荀彧。他面容清癯,眼神却明亮而坚定,那份由他主笔的《北疆屯田疏》,已然成为今日议政的核心。
“陛下,诸位明公,”荀彧的声音清晰而沉稳,“北伐大捷,鲜卑远遁,然此乃兵威所致,可定一时,难安百年。北疆地广人稀,千里无人烟,此乃胡骑纵横、边患屡剿不绝之根源!大军一退,若不留重兵,则胡人卷土重来;若留重兵,则粮秣转运,耗费国力,终非长久之计。”
他展开帛书,上面绘制着详细的北疆地图,标注了河流、谷地及曾被鲜卑占据的肥美草场。“故,臣愚见,欲使北疆永固,非仅靠城塞烽燧,更需移民实边,广开屯田!将军事之胜利,化为经济之根基,方为根本之策!”
“屯田?”一位出身关东的老臣皱了皱眉,出列质疑道,“文若之言,虽有其理。然北地苦寒,胡风凛冽,中原之民,谁愿背井离乡,徙往那等不毛之地?若强行征发,恐生民怨,动摇国本。且屯田所获,能否弥补转运之耗,尚未可知。”
这质疑代表了朝中相当一部分保守官员的想法。在他们看来,打仗胜利了,接受投降,展示天威就够了,劳民伤财地去经营那些“化外之地”,得不偿失。
荀彧似乎早有准备,不慌不忙地应答道:“明公所虑极是。然此屯田,非前汉旧法。其一,主力为军屯。北伐大军暂不全部撤回,择其精锐,分驻朔方、五原、云中等要害之地,划拨无主荒地,且战且耕。士卒战时为兵,闲时为民,既可自给自足,减轻朝廷负担,亦可常年戍守,使胡人不敢南窥。此乃以兵养兵,以战固守之策。”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皇甫嵩和段颎,这两位军方巨头微微颔首,显然对此表示支持。军队若能部分自给,对他们的压力也是极大的减轻。
“其二,”荀彧继续道,抛出了一个更为石破天惊的想法,“便是纳胡入屯,化夷为汉!”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连卢植都露出了思索的神色,而一些老臣更是直接摇头。
“荒谬!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让那些刚刚归降、野性未驯的胡人也来屯田?岂不是引狼入室,将刀柄授之于人?”
“正是!”荀彧的声音陡然提高了几分,带着一种强大的说服力,“正因为其野性未驯,才更需以王化导之!胡人逐水草而居,不事耕种,故轻离别,易生乱。今划定牧区,使其定居,授以田亩、耒耜、种子,教其稼穑之术。使其有恒产,有恒业,有屋舍可庇风雨,有谷仓可备荒年!彼等食我汉家之粟,居我汉家之屋,子孙渐习我汉家言语礼仪,数代之后,与汉民何异?”
他转向刘宏,深深一揖:“陛下,昔日秦始皇徙民实边,乃强行征发,故怨声载道。今日我大汉,可效仿‘予之为取’之策。对于归附胡人,凡愿内迁屯田者,不仅不剥夺其原有牲畜,更赐予土地,头三年免征赋税,并由官府贷给种子、农具。使其得利,方能安心归化!此乃攻心之上策,胜过十万雄兵!”
刘宏端坐其上,手指轻轻敲击着御座的扶手,眼中闪烁着赞赏的光芒。荀彧这番论述,深合他意。单纯的军事征服是短暂的,唯有文化同化与经济捆绑,才能实现真正的融合与长治久安。这与他记忆中后世的一些治理方略,隐隐暗合。
“文若之策,老成谋国,深得朕心。”刘宏终于开口,一锤定音,“北伐之功,若不能落地生根,化为实实在在的郡县、民户、粮仓,终是镜花水月。屯田之策,势在必行!”
他目光转向卢植和皇甫嵩:“卢卿,皇甫卿,此事关乎国运,需中枢与地方协力。着尚书台会同大司农,即刻根据文若所呈方略,细化章程,厘定各级屯田官吏职责、考核以及钱粮支持。”
“臣等遵旨!”卢植与皇甫嵩齐声应道。
“段卿,”刘宏又看向段颎,“北疆初定,难免有宵小之辈与不愿归化之胡部作乱。屯田伊始,安全为第一要务。驻防军队需全力护卫屯田区,清剿匪患,确保屯民能安心垦殖。”
“陛下放心!臣必竭尽全力,护卫北疆,使我大汉屯田之策,畅通无阻!”段颎慨然应诺。他虽以勇武着称,但也深知后勤与根基的重要性。
“至于具体执行之人……”刘宏略一沉吟,目光在人群中扫过,落在了虽然年轻,但在此次北伐中展现出务实干练之才的曹操身上,“骑都尉曹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