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他沉声唤道。
老管家悄无声息地出现在门口,“老爷有何吩咐?”
“去,”皇甫嵩没有回头,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异常坚定,“将皇甫郦、皇甫寿……所有在洛阳的皇甫氏子弟,无论官职高低,全部唤来。立刻,马上!就说我有要事,在祠堂等他们。”
老管家心中一凛,从未见过家主如此神色,不敢多问,连忙躬身退下。
约莫半个时辰后,皇甫府的祠堂灯火通明。庄严肃穆的祠堂内,供奉着皇甫氏历代祖先的牌位。以皇甫郦为首的十余位皇甫家族在洛阳的核心子弟,皆已到齐。他们大多在军中或朝廷担任中低级官职,年纪从二十到四十不等,脸上带着疑惑与些许不安,不明白伯父(或叔父)为何深夜紧急召集他们来此。
皇甫嵩站在祖先牌位前,背对着众人,身影在烛光下拉得悠长。他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站着,祠堂内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良久,他才缓缓转身,目光如电,扫过在场每一个子侄的脸。那目光中,没有了平日里的温和,只有一种令人心悸的严厉。
“跪下。”他淡淡地吐出两个字。
众人虽不明所以,但在皇甫嵩积威之下,无人敢违抗,纷纷面向祖先牌位,跪倒在地。
皇甫嵩走到香案前,拿起那封来自皇甫规的家书,却没有立刻宣读。他先是点燃三炷香,恭敬地插入香炉,对着祖先牌位深深一揖。
“列祖列宗在上,”他声音沉浑,在寂静的祠堂中回荡,“不肖子孙皇甫嵩,暨族中子弟,今日于此,诵读叔父规之家训,望祖宗神明,监察我等之心!”
说完,他才展开信纸,开始一字一句地朗读皇甫规的来信。
从一开始对时局的分析,到对流言的警示,对族中子弟不当行为的斥责,再到引经据典的告诫,最后那严厉的“覆族之祸”的警告……皇甫嵩读得很慢,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如同重锤,敲打在每一个跪着的皇甫子弟心上。
起初,还有人面露不以为然之色,觉得叔祖未免过于危言耸听。但随着信的内容深入,尤其是联想到近来洛阳的暗流,以及皇帝一系列雷厉风行的举措(如段颎病逝后迅速任命吕布),他们的脸色逐渐变了。冷汗,开始从一些人的额角渗出。
当读到“勿谓言之不预也”时,几个平日里与袁绍等人交往较密的年轻子弟,更是脸色煞白,身体都微微颤抖起来。
信,读完了。
祠堂内死一般的寂静,只能听到烛火燃烧的噼啪声和一些人粗重的呼吸声。
皇甫嵩将信纸轻轻放在香案上,再次转身,面向跪了一地的子侄。他的目光如同实质,压在每一个人身上。
“叔父之言,都听清楚了?”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千钧之力。
“听……听清楚了。”众人低声应道,声音杂乱。
“大声点!”皇甫嵩猛然喝道,声震屋瓦。
“听清楚了!”这一次,声音整齐了许多,也带着惊惧。
“很好。”皇甫嵩深吸一口气,“自今日起,凡我皇甫氏子弟,需将此信内容牢记于心!在外为官、为将者,当恪尽职守,忠于王事,严禁结交权贵,妄议朝政!在京者,给老夫闭门读书,修身养性,无要事不得随意出府,更不得与袁、杨等府邸之人私相往来!”
他的命令斩钉截铁,没有任何商量余地。
“若有违者,”皇甫嵩的目光瞬间变得冰冷无比,“勿怪我家法无情!轻则逐出家门,重则……老夫亲自绑送有司,依律治罪!”
“嘶——”祠堂内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他们从未见过皇甫嵩如此决绝。
“都滚回去!各自抄写此信百遍,明日日出前,交到老夫案头!”皇甫嵩挥了挥手,仿佛耗尽了力气。
一众子弟如蒙大赦,又心惊胆战,连忙磕头,然后小心翼翼地退出了祠堂,个个面色惶然。
顷刻间,祠堂内只剩下皇甫嵩一人,以及那袅袅升起的香烟和无数沉默的牌位。
他独自站在那里,背影显得有些孤寂。他知道,这道命令一下,家族内部难免会有怨言,甚至可能被外人解读为皇甫氏在向皇帝示弱,在切割与士族的关系。但他别无选择。叔父的信,如同一盆冰水,浇醒了他。在皇权与士族门阀这盘大棋中,皇甫氏这棵大树,必须牢牢扎根在皇权这边,才能避免被狂风暴雨连根拔起。
“陛下……”他望向皇宫的方向,在心中默念,“您的意志,嵩,明白了。皇甫一族,绝不会成为您中兴大业路上的绊脚石。”
然而,树欲静,风真的会止吗?他强行压制了家族内部的躁动,但那些来自外部的、无形的压力和诱惑,会就此消失吗?那些被断了往来途径的士族,又会作何反应?皇甫嵩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真正的考验,或许还在后面。夜色中的皇甫府邸,看似平静,却已绷紧了一根无形的弦。
喜欢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