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阳光透过工坊敞开的木窗,在布满木屑的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里弥漫着松木和桐油的清香,间或夹杂着铁器敲击的清脆声响,形成一首独特的工坊交响曲。云舒站在一张巨大的杉木工作台前,台面上铺满了绘制精细的图纸,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各种尺寸和符号,旁边整齐排列着测量工具:标尺、角尺、规尺,以及她亲手改进的鲁班尺——结合了现代游标卡尺原理的精密测量工具。
王妃,这是按您要求制作的第三批标准化榫卯构件。工坊管事恭敬地呈上一个木盒,盒内整齐排列着数十个大小一致的雀替构件,每一个都打磨得光滑如镜,棱角分明,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云舒取出一块雀替构件,指尖轻轻抚过榫头的每一个棱角。她的动作极其专注,仿佛在聆听木材诉说的秘密。突然,她的手指在某个榫肩处微微一顿,眉头轻蹙。
这个倒角大了半毫。她的声音很轻,却让工坊管事的额头瞬间沁出细汗。
这...这肉眼几乎看不出来啊...
肉眼看不出来,但组装时就会产生间隙。云舒取过一旁的鲁班尺,这把尺子上有精细的刻度,辅以滑动游标,可以测量到毫米级的精度,风雨侵蚀之下,半毫的误差足以让整个结构产生隐患,久而久之,可能导致整个建筑倾斜甚至倒塌。
她转向周围屏息凝神的工匠们,举起那块构件:诸位可知,为何我要制定如此严苛的标准?
一个年轻的学徒壮着胆子回答:为了...为了做得更快?
不全是。云舒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张面孔,从满头白发的老匠人到稚气未脱的少年学徒,是为了让昭宁关的每一座建筑,都能在百年之后依然屹立不倒。今日我们偷懒一分,来日守关的将士就要用性命来弥补这一分的差距。
她取过锉刀,亲自演示如何修正那微小的误差。木屑纷飞中,她的声音清晰而坚定:标准化不是死板,而是对生命的敬畏。从今日起,所有构件必须经过三道检验:制作工匠自检、工坊互检、最后由验收官用标准量具终检。合格者烙火印,不合格者立即返工。
一位老工匠忍不住插话:王妃,如此严格,工期岂不延误?
云舒放下工具,目光炯炯:李师傅,我问你,你家屋顶漏雨,是修一次花三天,还是三天两头修,总共花一个月?
老工匠一愣,随即恍然:老朽明白了。一次做好,胜过反复修修补补。
云舒点头:正是此理。初期看似慢,实则快。模块化生产,如同搭积木,各部件先在工坊预制,现场只需组装。这比传统方法快上数倍,且质量可控。一座烽火台,从原先的月余,可缩短至十日。
就在这时,工坊外传来一阵骚动。工部派来的督造特使钱大人带着几个随从,面色不豫地闯了进来。此人年约四十,面容清癯,一身官袍,却掩饰不住眉宇间的傲慢与不屑。
王妃殿下,钱大人草草行礼,语气带着明显的不满,下官听闻您要全面推行这个...模块化建造法?此举恐怕不妥啊!《营造法式》有云:材分八等,各适其用。如今这般将构件统一规制,岂不是违背古制?工匠们因循守旧,哪能适应如此变革?
云舒不慌不忙地放下工具,目光平静如水:钱大人可知,昨日东段城墙施工,因构件尺寸不一,导致安装延误了整整两个时辰?
这...工事延迟也是常事......
若这两个时辰里,海盗来袭呢?云舒的声音陡然转厉,眼中闪过一道锋芒,大人熟读圣贤书,可曾读过权变为上的道理?古制是为人服务,而非让人被古制所困!李师傅,取模型来。
一位老工匠迅速抬来两个模型:一个是传统方法建造的烽火台,另一个则是采用模块化建造的同类建筑。两个模型并排而立,形成鲜明对比。
请大人亲自检验。云舒做了个的手势,语气平和却不容拒绝。
钱大人起初不以为然,但在仔细检查后,脸色渐渐变了。模块化建筑的每个接缝都严丝合缝,整体结构稳如磐石;而传统建筑虽然单个构件精美,却存在不少细微的不平整处,某些接缝甚至需要额外填充材料。
这...这是如何做到的?钱大人声音中透着难以置信。
标准化。云舒指向工作台上整齐排列的加工模具,每一套模具都经过精密设计,确保生产出的构件尺寸完全一致,统一的模具保证每个构件尺寸一致,专用的装配工具确保安装精度。钱大人,守关将士的性命,容不得半点差不多
钱大人沉默良久,最终长叹一声:下官...受教了。
接下来的日子,工坊里展开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老工匠们从最初的抵触,到慢慢发现新方法的好处:工作效率显着提升,废品率大幅下降,更重要的是,再也不用为每个构件的细微差异而头疼。年轻学徒们则如饥似渴地学习新技能,工坊里常常灯火通明至深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她把黑火药甜成了糖请大家收藏:(m.20xs.org)她把黑火药甜成了糖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