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北京,香山红叶正当时。国家神气医学研究中心内,一场盛大的国际学术论坛刚刚落下帷幕。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们带着收获与震撼陆续离去,偌大的会议中心渐渐安静下来。
林澈站在落地窗前,望着楼下停车场里那些价值不菲的轿车,眉头微蹙。沈雨霏轻步走到他身边,递过一杯刚沏的龙井。
老师,论坛很成功。约翰逊教授说,这是他们参加过最有价值的学术会议。
林澈接过茶杯,目光依然停留在窗外:雨霏,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的地方吗?
沈雨霏微微一怔:在县医院的走廊里,我当时是实习生,您正在为一个交不起医药费的患者垫钱。
是啊...林澈转身,眼神深邃,那时候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让穷人也看得起病。现在研究中心声名显赫,动辄就是千万级的研究项目。但我常常问自己:我们离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是更近了,还是更远了?
这个问题,如同一粒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研究中心激起了层层涟漪。
**初心之旅**
三天后,一场别开生面的初心之旅启动了。林澈带着研究中心全体核心成员,没有通知任何地方政府,悄然前往他曾经工作过的那个偏远县城。
大巴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了六个小时,终于抵达目的地。眼前的景象让这些习惯了现代化实验室的专家们沉默了——
县医院的门诊楼还是二十年前的样子,墙壁斑驳,设备陈旧。候诊区里坐满了面带愁容的患者,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和贫困交织的特殊气味。
林医生!是林医生回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护士认出了林澈,激动地跑过来握着他的手。
韩博看着眼前的一切,难以置信:这里的CT机还是第二代产品,我们中心三年前就淘汰了。
更让他们震撼的是在儿科病房。一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女孩因为凑不齐手术费,只能靠药物维持。女孩的母亲跪在地上哀求医生:再宽限几天,我回去把家里的牛卖了...
沈雨霏红着眼眶记录着这一切,她的手在微微发抖。
当晚,团队成员住进了县医院的招待所。没有五星级酒店的舒适,只有硬板床和吱呀作响的电扇。但这一夜,没有人抱怨。
第二天清晨,林澈召集大家在院子里开会。
各位,他的声音有些沙哑,这就是中国医疗的另一个现实。在我们讨论量子医学、星际健康的时候,还有无数人因为贫穷而失去救治的机会。
他拿出一份泛黄的信纸:这是我老师当年写给我的:医者,悬壶济世,首在济人。若眼中只有疑难杂症,而看不见疾苦众生,便是入了歧途。
**薪火计划的启动**
回到北京后,研究中心立即暂停了三个非紧急的高精尖项目,将资金重新分配。一周后,薪火计划正式启动。
这个计划包含三个核心项目:
第一,春苗助学基金——全额资助贫困地区有志学医的学子;
第二,仁心实践基地——在医疗资源匮乏地区建立实习基地,让年轻医生深入基层;
第三,清泉巡回医疗——组织专家团队定期赴偏远地区义诊。
在计划启动仪式上,林澈动情地说:薪火二字,取自薪尽火传。我们不仅要传递知识的火种,更要传递医者仁心的精神火种。
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令团队意外的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的,竟然是曾经最的华芯科技总裁张明远。
林教授,张明远在电话中说,我们企业每年都有大笔的慈善预算,但常常不知道如何真正用到刀刃上。薪火计划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我们愿意承担首期五百名学生的全部费用。
更让人感动的是研究中心内部的变化。原本计划用于购置最新一代量子显微镜的两千万元资金,在全体研究员投票后,决定转而支持清泉计划。
显微镜可以明年再买,赵晴在投票会上说,但那些等待救治的患者,可能等不了那么久。
**第一批**
春苗助学基金的选拔工作在一个月后启动。令人惊讶的是,林澈坚持要亲自参与每一场面试。
在西南山区的一个考点,他遇到了第一个让他动容的考生——彝族女孩阿依。
我阿妈因为难产去世了,那时候如果有懂医的人在,她就不会走。阿依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说着,眼神却异常坚定,我们寨子里没有医生,生病了要走一天山路去镇上。我想学医,回来给乡亲们看病。
在场的面试官无不为之动容。但当看到阿依的高考成绩单时,大家都沉默了——她的分数距离医学院录取线还差三十多分。
按照规定...招生办的老师面露难色。
林澈沉思片刻,问阿依:如果给你一个机会,但要比别人多花一年时间补习,你愿意吗?
愿意!阿依毫不犹豫地回答,再多几年都愿意!
当晚,林澈力排众议,在评审会上提出设立预科班的建议:我们要选拔的不仅是成绩,更是那份难能可贵的初心。给这些孩子一个机会,他们可能会还我们一个奇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医魄请大家收藏:(m.20xs.org)医魄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