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姜离的声音在林澈脑海中响起,带着一种跨越时空的感慨与洞见:“澈儿,此方之妙,汝等只窥其形,未得其神。吾友吴又可先生曾言:‘疫邪如贼,正气如兵’。此‘清瘟败毒饮’之意,首要不在杀贼,而在强兵、守城、断贼粮道!汝等以杀毒之效论英雄,岂非南辕北辙?”
姜离的见解如一道闪电,劈开了团队固有的思维壁垒。他们立刻调整研究方向,不再一味追求直接的病毒杀灭效果,而是转而深入研究方剂对宿主细胞能量代谢、免疫信号通路、以及整体能量场的调节与强化作用。
**第三幕:能量药理学突破——微观与宏观的桥梁**
研究团队运用李梦舟团队最新研发的“生物场共聚焦显微技术”,得以实时观测药物进入活体细胞后的能量变化。惊人的发现出现了:当患者服用“清瘟败毒饮”后,其经络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特别是手太阴肺经和足阳明胃经,出现了显着的模式改变。原本因病毒感染而紊乱、迟滞甚至逆乱的能量流,在药物作用下,开始逐渐恢复有序、顺畅的状态。
“这就像是在人体内部,建立了一个微型的、动态的秩序场!”李梦舟的量子生物团队通过更精密的检测发现,“药物中的特定成分组合,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会释放出协调的电磁波动与量子信息,形成了一种复杂的能量共振网络。这种网络并不直接攻击病毒,但它极大地干扰了病毒复制所需的细胞内环境,同时强化了细胞自身的防御机制。”
更深入的研究揭示,古方中看似复杂的药材配伍,实则蕴含着极其精妙的能量学原理。按照“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不同药材在体内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能量防护与修复网络:
- **君药(如生石膏)**:奠定基础能量频率,如同设定主基调,宏观调节体温中枢及整体能量场稳定性。
- **臣药(如黄连、黄芩)**:强化特定经络(如肺经、心包经)的能量防护,针对病毒主要侵袭路径进行重点布防。
- **佐药(如生地、知母、赤芍)**:修复因病毒攻击而受损的生物能量场,滋阴凉血,相当于修复被破坏的“城墙”和内部设施。
- **使药(如甘草、竹叶、连翘)**:引导药效能量精准投送至病所,同时协调诸药,缓和某些药物的烈性,确保整体能量场的和谐。
“古人虽然不具备我们今天的分子生物学知识,但他们通过千百年来无数次的临床实践与内证体察,掌握了生命在能量层面上的运行规律和药物干预法则。”林澈感慨道,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是一种基于宏观现象和系统效应的智慧,其复杂度甚至超越了我们目前的还原论认知。”
基于这一革命性的发现,团队开始对方剂进行现代化改良。他们保留了古方核心的“能量配伍”原理,但根据现代人的体质特点、病毒的最新变异特性,以及药材的可获得性,对具体用药和剂量进行了优化调整。
**第四幕:功法验证——动中求静的防护之道**
与此同时,对“八段锦防疫诀”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套看似简单舒缓的导引功法,在高速生物能量扫描仪下,展现出了深奥的能量调控智慧。
研究发现,当受试者正确练习“八段锦防疫诀”时:
1. 手太阴肺经及周边区域的能量密度显着提升,平均达到47%。
2. 代表免疫系统功能的“卫气”能量场活跃度激增62%。
3. 体内与抗病毒相关的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水平出现统计学上的显着升高。
4. 练习者周身生物能量场的稳定性、有序性大幅增强,对外部能量入侵(包括病毒附着的概率)的抵御能力明显提高。
“这从科学数据上解释了,为什么那些长期进行内观修炼、太极拳等传统修炼法的志愿者,对冥河病毒表现出更高的抵抗力。”沈雨霏对照着实验数据和分析报告,语气中充满了信服,“他们在无意中,通过特定的形体动作与呼吸配合,持续激活并强化了自身的生物能量防护系统。”
更令人惊喜的协同效应出现在下一阶段的实验中:在秩序场范围内练习“八段锦防疫诀”的志愿者群体,其感染率比单纯依靠秩序场静态防护的对照组,惊人地降低了85%!古老的导引术与现代的能量科技,产生了“1+1远大于2”的倍增效果。
**第五幕:个性化防治——辨证论治的现代演绎**
然而,团队很快发现,即便改良后的古方,其效果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对某些证型的患者效果显着,甚至堪称神奇,但对另一些患者却收效甚微。
“古人早就深刻认识并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格桑卓玛在古籍的《辨证篇》中找到了答案,“书中强调,治疫需‘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核心在于‘因人体质,辨证施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医魄请大家收藏:(m.20xs.org)医魄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