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的莎拉·约翰逊博士,代表“技术派”提出了一个宏大的“近地轨道能量偏转计划”:在赤道上空部署由数十颗卫星组成的能量反射网络,利用超大功率激光器阵列,构建一道“太阳风-宇宙射线隔离带”,偏转可能来自外太空的“恶意能量”。
“这是最直接、最符合工程逻辑的方案!”莎拉在战略会议上据理力争,“我们有成熟的技术基础,可以在六十天内完成初步部署!”
以玛库、迪帕克大师为首的“传统派”则坚决反对这种“硬碰硬”的对抗思路。他们主张启动“地球能量场平衡方案”:在全球上百个已被证实的“能量节点”(如金字塔、巨石阵、冈仁波齐等圣地),由受过严格训练的人员举行特定的仪式,辅以自然能量的引导,修复因人类活动而受损的地球自身能量防护网。
“你们想用更大的噪音去掩盖噪音!”玛库激动地挥舞着手臂,“这只会进一步撕裂生命之网!我们必须抚慰,必须修复,必须与地球母亲同步呼吸!”
而主流的医学界和生物学界专家,则倾向于更加“务实”的“生物防御方案”:集中所有资源,大规模生产并推广智能自适应疫苗和特效药物,同时强化全球公共卫生监测与隔离体系。
“先生们,女士们!我们是在用二十一世纪最顶尖的科技,讨论如何应对一个可能源自神话传说的威胁!”一位德高望重的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忍不住拍案而起,“我们应该把有限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最看得见、摸得着的领域!”
玛库却异常平静地回应,目光深邃:“你们的仪器只能‘测量’现象,但无法‘理解’本质。昆仑墟,或许并不仅仅是一个物理位置。它是……生命网络与更深层宇宙连接的一个关键‘节点’。”
林澈沉默地听着各方争论,意识到简单的投票或强制命令都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必须找到一个能够超越现有认知框架,包容并整合所有合理要素的……“超级方案”。
**第七章:统一理论的诞生——多维防御**
在连续三天三夜几乎不眠不休的激烈讨论、模型推演、甚至是个别成员之间的情绪化冲突后,一个全新的、包容性极强的应对框架,终于在战略组的头脑风暴中逐渐清晰起来。沈雨霏综合了各方的核心论点,在白板上画下了一个层层嵌套的同心圆模型。
她将其命名为——“多维防御理论”。
**第一维:物理/物质层面**
- 主力:现代医学、生物学、工程学
- 措施:继续研发、改进并大规模生产智能自适应疫苗和特效药物;强化全球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与快速响应机制;开发新一代个人防护装备与环境消杀技术。
**第二维:能量/场域层面**
- 主力:物理学、能量医学、传统修炼体系
- 措施:在全球已确认的关键能量节点,谨慎部署非侵入式的“秩序场发生器”,旨在稳定和强化局部能量场;研究特定频率的能量场(如舒曼共振)对群体免疫力的增强效应;评估并修复因环境污染、地磁减弱等因素导致的地球整体能量场损伤。
**第三维:信息/模式层面**
- 主力:信息科学、心理学、传播学
- 措施:建立基于量子通信和AI分析的全球疫情智能预警网络;通过精心设计的媒体传播策略,引导集体意识朝向积极、稳定的状态,阻断恐慌、绝望等负面情绪的“能量”传播;研究并可能干扰病毒变异所依赖的“信息模板”。
**第四维:意识/心灵层面**
- 主力:心理学、宗教学、哲学、精神传统
- 措施: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经过科学验证能够有效提升个人意识水平、稳定情绪状态的冥想、禅修等方法;组织大规模、同步的集体冥想活动,研究其对社会心态和地球能量场的潜在积极影响;培养和强化人类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的身份认同感与责任感。
这个框架的魅力在于,它不再要求各方放弃自己的核心信念,而是允许他们在自己认同和擅长的维度上全力开展工作,同时,又为不同维度之间的协同效应留下了充分的接口和想象空间。汉森博士可以继续优化他的轨道反射镜,玛库可以专心引导地球能量,医学专家可以全力推广疫苗——他们不再是非此即彼的竞争对手,而是共同构筑一道立体防线的盟友。
**第八章:全球实验——“地球免疫计划”启动**
基于“多维防御理论”,一个史无前例的全球性协同实验方案被迅速制定出来,代号——“地球免疫计划”。
计划要求,在古籍预测的昆仑墟能量峰值时刻(倒计时仅剩七十二小时),全球四个层面的防御措施必须同步启动,形成共振:
**1. 物理免疫**:通过全球物流网络,将首批三亿剂智能自适应疫苗,精准投送到疫情最严重的区域和高风险人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医魄请大家收藏:(m.20xs.org)医魄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