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动声色地将图纸递给从隔壁走出来的真徐致远。徐致远只看了一眼,眼镜后的目光就骤然亮了起来,他仔细地审视着每一张图纸,手指甚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这……这是格里斯型机床的简化改进版?这个液压原理应用得很巧妙!还有这个……对!对!我之前怎么就没想到用这种连杆结构来解决震动问题!”徐致远喃喃自语,完全沉浸在了技术的世界里,已然忘记了盘问。
看到徐致远这副反应,林枫心中已然信了七八分。他示意王猛稍安勿躁,对那位华侨工程师说道:“徐先生,一路辛苦了。你们是怎么找到这里的?这一路上,恐怕不容易吧?”
提到路途,华侨徐致远(为避免混淆,下文称徐工)脸上露出了不堪回首的表情,他叹了口气,声音低沉下来:“何止不容易……简直是九死一生。我们从南洋坐船到越南,想从那边入境,结果赶上日军占领,差点被扣下。后来辗转进入广西,又碰上鬼子扫荡,同行的两位同伴……没能逃出来。我们跟着难民一路向北,躲关卡,绕据点,风餐露宿,身上的盘缠早就用光了,靠乞讨、打零工才走到山西……后来,幸好遇到了你们地下党的同志,才知道了一点黑龙沟的消息,这才能找过来……”
他说得平淡,但其中的艰险,在场的人都能够想象。没有坚定的信念支撑,很难走过这万里归途。
此时,真徐致远也抬起头,对林枫郑重地点了点头,低声道:“林工,图纸是真的,水平很高。有些想法,甚至在我之上。”
林枫心中最后一丝疑虑也打消了。他走上前,伸出右手,紧紧握住了徐工那双布满冻疮和茧子的手,诚恳地说道:“徐工,欢迎回家!我是林枫,这位是王猛司令员。你们回来,正是我们最需要人才的时候!根据地条件艰苦,但这里,是真正为这个国家流血奋斗的地方!”
听到“欢迎回家”四个字,徐工的眼圈瞬间红了,嘴唇哆嗦着,千言万语堵在喉咙口,最终只化作重重的一声:“嗯!我们……我们回来了!”
很快,另外四名华侨也被请了进来。他们同样衣衫褴褛,面带菜色,但眼神都和徐工一样,充满了找到组织的激动和投身抗战的决心。他们中有冶金专业的学生,有擅长电气和无线电的技工,甚至还有一位是学化学的。
林枫和王猛当即安排他们洗漱、吃饭、更换冬衣。当热腾腾的杂粮窝头和一碗飘着油星的菜汤端上来时,这几个历经磨难的海外游子,几乎是含着眼泪狼吞虎咽下去的。
看着他们,林枫心中充满了感慨。这就是这个民族的希望所在,无论身处何地,总有人不忘故土,愿意为她的新生奉献一切。他们的到来,无疑将为正处于技术升级关键期的黑龙沟,注入一股强大的新鲜血液。
然而,在欣喜之余,一个现实的问题也摆在了林枫面前。这些海外归客带来了先进的知识和技术理念,这必将与根据地现有的、更偏重实用和土法上马的技术思路,产生激烈的碰撞。如何平衡与融合?如何让这些宝贵的“洋种子”在这片贫瘠而充满生命力的土地上真正生根发芽?
思想的火花即将碰撞,而这碰撞,又将给黑龙沟带来怎样的改变?
(本章完)
喜欢铁血时代:我的1940请大家收藏:(m.20xs.org)铁血时代:我的1940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