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试剂的异常发现,像一片阴云悄然飘过黑龙沟上空。林枫立刻下令彻查,从采购源头到运输储存的每一个环节。初步调查结果指向了敌占区奸商的以次充好,在严酷的封锁下,获取合格原料本就困难重重,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完全意外。但林枫心中那根警惕的弦却绷得更紧了,他叮嘱后勤和保卫部门,必须加强对所有外来物资的检验,绝不能有丝毫马虎。
这个小插曲并未打断基地技术革新的步伐。随着徐工等海外技术人员的逐渐融入,一种更加开放、务实的技术交流氛围开始在黑龙沟形成。思想的碰撞依然存在,但不再是水火不容的对立,而是逐渐转向如何取长补短、因地制宜的务实探讨。
这天傍晚,林枫、王猛、两位徐工以及几位核心技术人员,围坐在指挥部的地炉旁,借着跳动的火光,召开了一次关于未来武器研发方向的务虚会。屋外寒风呼啸,屋内却气氛热烈。
“我们现在有了步枪,复装了子弹,甚至搞出了‘没良心炮’和火箭筒,在山区和游击战中够用了。”王猛搓着手,率先开口,“但老子总觉得,还缺了点什么。碰上鬼子的坚固炮楼或者小股坦克,咱们还是得拿人命去填!”
他的话引起了众人的共鸣。黑龙沟基地重建后,虽然生产能力在恢复甚至提升,但主要产品还是以步枪、手榴弹、地雷和少量火箭筒为主,缺乏一种能够有效攻坚、并且便于步兵携带的直射火力。
真徐致远推了推眼镜,看向林枫:“林工,你之前提过的,关于单兵火箭筒的设想,我觉得时机成熟了。我们现在有了更稳定的炸药配方(得益于化学归侨的协助),加工精度也有所提升,可以尝试将那个‘雷公’的设想具体化。”
“雷公”这个名字,是林枫私下里对单兵火箭筒的称呼,取意其发射时声如雷鸣,威力巨大。
林枫点了点头,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海外归来的徐工身上:“徐工,你在海外接触过这方面的信息吗?比如巴祖卡?”
徐工愣了一下,仔细回想后摇了摇头:“巴祖卡?我没有听说过。美国那边公开的武器里,似乎没有这个型号。不过,火箭推进武器的原理并不复杂,关键在于发动机的燃料、弹体的稳定性和引信的可靠性。”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兴奋,“林科长,您有具体的设计思路吗?”
林枫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起一根木炭,在平整过的泥地上画了起来。他勾勒出一个简单的圆筒状发射器,一个带有尾翼的火箭弹,并标注了几个关键部分:“我的设想是,发射器尽可能轻便,采用无缝钢管或者高质量铸铁制造,能够由单兵携带和操作。火箭弹是核心,需要解决几个难题:第一,固体燃料,要燃烧稳定,提供足够的推力;第二,弹体飞行稳定性,尾翼的设计和加工是关键;第三,破甲弹头,要能穿透日军坦克的装甲或者坚固工事的水泥墙;第四,简易可靠的碰炸引信。”
随着林枫的勾勒和讲解,众人的目光都亮了起来。王猛更是激动地一拍大腿:“对!就是这个!要是咱们的步兵每人背上这么一根‘铁管子’,看见鬼子坦克和炮楼,轰他娘的一发就完事!那得多带劲!”
海外徐工盯着地上的草图,眉头微蹙,陷入了技术性的思考:“固体燃料……我们可以尝试用硝化棉混合其他成分,但燃烧速度和稳定性需要大量试验来调整。尾翼……加工精度要求很高,否则弹道会严重偏离。破甲战斗部……这涉及到聚能效应和金属罩的材料与形状,理论很复杂……”
真徐致远接口道:“理论再复杂,也得一步步来。我们可以先解决有无问题,再逐步改进。燃料和引信,我们可以集中力量攻关。尾翼加工,北坡的车间想想办法,或许可以设计专用的夹具。至于破甲效应……”他看向林枫,“林工,你似乎对这个有特别的了解?”
林枫心中微动,他知道“聚能装药效应”在这个时代还属于比较前沿的军事科技,他不能表现得过于未卜先知。他斟酌着语句说道:“我读过一些国外的零星报道,提到一种原理,通过特定的药形罩设计,可以将爆炸的能量集中到一个方向上,产生极强的穿透力。我们可以沿着这个方向进行摸索和试验。”
他将这个原理简单地解释了一下,虽然描述不算精确,但已经为研发指明了方向。
“这个思路很有价值!”海外徐工眼睛一亮,立刻被这个技术难题吸引了,“如果能实现,哪怕只是初步实现,这种武器的威力将远超普通炮弹!”
会议的气氛变得热烈而专注。两位徐工就燃料配比、发动机结构、尾翼形状等技术细节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时而争得面红耳赤,时而又因为某个灵光一闪的想法而击掌叫好。王猛虽然听不懂太多技术术语,但也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插嘴问一些关于威力、射程和重量等实际应用的问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铁血时代:我的1940请大家收藏:(m.20xs.org)铁血时代:我的1940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