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小队如同投入沸水的冰块,瞬间在外围激烈的战线上激起了阵阵涟漪。他们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和超强的单兵作战能力,神出鬼没,专挑日军的指挥节点、通信兵和炮兵观察员下手。几声冷枪,几处诡雷,一次小规模的伏击,虽然无法阻挡日军主力推进的钢铁洪流,却有效地迟滞了其锋芒,打乱了其进攻节奏,为内线的转移和坚壁清野争取到了无比宝贵的十几个小时。
然而,“铁壁合围”的巨网仍在无情地收紧。日军吉本中将显然对八路军的游击战术有所准备,在遭到惊蛰小队袭扰后,立刻调整部署,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策略。主力部队在坦克和重炮的掩护下,像压路机一样缓缓向前推进,每占领一处村庄、一道山梁,立刻构筑坚固工事,建立火力点,并派出小股精锐部队配合汉奸便衣队,进行细致的梳篦式清剿,不放过任何可疑的角落。
与此同时,更多的日军部队则利用兵力优势,沿着交通线快速穿插,不断压缩着八路军主力可能的活动空间,试图将外线部队也逼入预设的决战区域。
内线的情况则更加艰难。随着外围防线逐一被突破,日军兵锋直指根据地的核心区域。曾经安宁的村庄燃起熊熊大火,来不及完全转移或掩藏的粮秣物资被日军缴获或焚毁,一些未来得及撤离的群众和伤员惨遭屠戮。昔日充满生机的根据地,如今处处狼烟,满目疮痍。
林枫和王猛、周文博等人率领着核心机关、兵工厂关键技术人员、学校师生以及掩护部队,已经转移至黑龙沟深处一个名为“鹰巢”的险要山洞群。这里地势陡峭,易守难攻,是预先准备好的最后秘密据点之一。
站在“鹰巢”入口的岩石后,林枫用望远镜观察着山下。昔日熟悉的黑龙沟已是火光点点,日军青药旗在一些制高点上隐约可见,枪声和爆炸声从不同方向传来,越来越近。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一种令人窒息的压抑感。
“主力那边联系上了吗?”林枫放下望远镜,声音有些沙哑。连续几天不眠不休的指挥和转移,让他脸上写满了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
周文博摇了摇头,脸色凝重:“无线电静默。按照预定方案,他们应该正在试图向平汉路以西方向突围。鬼子这次封锁得太严,我们的‘星火’电台信号也被强烈干扰,很难联系上。”
王猛一拳砸在岩壁上,恨恨地道:“妈的,憋屈!眼睁睁看着鬼子在咱们家里烧杀抢掠,咱们却只能躲在这山洞里!”
“这不是躲,是保存火种。”林枫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硬拼正中鬼子下怀。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利用内线的一切力量,像一颗钉子一样,牢牢钉在这里,吸引鬼子的注意力,配合外线主力行动。同时,确保我们这些人,尤其是技术和人才,绝对不能出事!”
他的话让有些躁动的情绪稍稍平复。所有人都明白,他们此刻承载着根据地未来的希望。
内线的斗争,主要以地方武装、民兵和来不及转移的小股部队为主,形式也更加残酷和灵活。
在黑龙沟通往“鹰巢”的必经之路上,区小队队长,也是刚从那所特殊学校结业不久的赵小山,正带领着几十个民兵和部分群众,依托熟悉的山林和预先埋设的地雷、陷阱,与一支日军搜索中队周旋。
他们没有重武器,弹药也不多,只能用冷枪、土地雷和滚木礌石骚扰敌人。赵小山将学校学到的地形利用和战术配合发挥到了极致,他指挥民兵分成数个小组,交替掩护,打了就跑,利用险要地形设伏,专打敌人的队尾和侧翼。
一次,他们引诱日军进入一个狭窄的山谷,然后引爆了事先埋设的、用“没良心炮”发射药包改造成的“炸药包地雷”,炸得日军鬼哭狼嚎。另一次,他们利用夜色,摸到日军临时营地附近,用弓箭射杀了哨兵,投掷了仅有的几枚手榴弹,引起了一阵混乱后迅速消失在黑暗中。
他们的抵抗虽然无法阻止日军整体的推进,却像牛皮糖一样,死死缠住了这股敌人,使其无法全力向“鹰巢”方向进攻,也为“鹰巢”的防御准备争取了时间。
类似的战斗,在根据地各个角落都在上演。失去了统一指挥的各部,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对地形的熟悉,自发地进行着抵抗,用鲜血和生命消耗着敌人的兵力,延缓着敌人的脚步。
但敌我力量对比实在过于悬殊。日军的残暴也在这种清剿战中暴露无遗。他们对于怀疑藏有八路军或物资的村庄,往往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浓烟和哭喊声,不时从山下的村庄传来,像重锤一样敲击着“鹰巢”中每一个人的心。
沈清禾建立的临时救护所里,挤满了从山下转移上来的伤员和饱受惊吓的群众。药品极度短缺,她只能带着医护班的姑娘们,用煮沸的布条代替纱布,用盐水清洗伤口,用能找到的一切草药缓解伤员的痛苦。看着那些残缺的肢体和痛苦的面容,这位坚强的女医生也忍不住偷偷抹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铁血时代:我的1940请大家收藏:(m.20xs.org)铁血时代:我的1940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