俘虏那句“影武者,已经就位”,如同一个冰冷的诅咒,在指挥所里回荡,带来一种毛骨悚然的意味。“影武者”是什么?是一个代号?一个计划?还是指代某个已经潜入核心区域的致命杀手?
审讯立刻被提升到最高强度,各种手段轮番上阵,但那俘虏显然受过极其严酷的反审讯训练,精神意志坚韧得可怕,除了那句令人不安的话,再也撬不出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林枫知道,不能再将希望完全寄托在审讯上。关东军的先头部队正在快速突进,他们的“眼睛”和“触觉”必须被尽快清除,而主力部队更需要立刻适应与这种全新强敌的交战模式。
“惊蛰小队,按原计划行动!务必找出并清除敌军侦察引导小组!”林枫对雷鸣下令,语气不容置疑,“同时,通知王团长,演习提前开始!目标区域就设在敌军可能的突进路线上!我们要在实战来临前,先在自己家里,跟关东军的‘影子’打一仗!”
“是!”雷鸣和王猛同时领命。
一场代号为“猎熊”的、高度拟真的军事演习,在巨大的压力和紧迫感中仓促展开。为了最大程度模拟关东军的战术特点,林枫可谓绞尽脑汁。
他亲自担任“蓝军”(模拟关东军)总指挥,而王猛则指挥“红军”(八路军主力部队)。林枫从各部队抽调了最精锐、装备最好(集中了所有“星火”步枪和“雷公”火箭筒)的一个加强营,并配属了仅有的几门迫击炮和重机枪,组成“蓝军”。他要求“蓝军”士兵在演习中,必须模仿关东军那种刻板中透着灵活、强调火力与突击结合的战术风格。
“记住!你们不是以前的鬼子!”林枫在战前对“蓝军”动员,“你们的单兵射击要更准!小队突击要更猛!步炮协同要更默契!遇到阻击,不要盲目冲锋,要用掷弹筒和机枪压制,用小股兵力侧翼迂回!防御时,工事要更坚固,火力配系要更立体!把你们想象成最骄傲、最专业的军人!”
演习区域选在了一处与关东军可能进攻路线地形相似的山谷地带。为了增加难度,林枫甚至动用了兵工厂库存的一些烟幕弹和炸药(严格控制当量),模拟战场环境和炮火效果。
演习开始的信号弹升空。
“蓝军”按照林枫设定的剧本,以一个加强中队的规模,在“迫击炮火”的掩护下,向“红军”扼守的山头发起了进攻。他们的进攻节奏明显不同于以往的日军,散兵线拉得更开,士兵的战术动作更加干净利落,机枪火力点的设置和转移也更为刁钻。
防守的“红军”部队,虽然士气高昂,但初次面对这种高强度、高仿真的攻击,明显有些不适应。
“报告!二连前沿阵地被敌军小股部队渗透,侧翼机枪阵地被‘摧毁’!”
“三连报告,敌军炮火很准,土木工事损毁严重!”
“敌军正面攻击只是佯动,他们一个排从侧翼悬崖利用绳索攀爬上来了!”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传到王猛的指挥部。他按照以往对付普通日军的经验组织的防线,在“蓝军”多层次、多方向的立体攻击下,显得左支右绌。部队的伤亡(演习判定)迅速增加。
“他娘的!这伙‘鬼子’怎么这么难缠!”王猛看着地图上不断被撕开的缺口,急得满头大汗,以往那种猛打猛冲的指挥风格,在这种精细而凶狠的打击面前,似乎有些失灵了。
演习持续了大半天。“红军”虽然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兵力优势,最终守住了主要阵地,但付出的“代价”远超预期,多个连队被打残,预设的防御体系千疮百孔。
演习结束的哨声响起,山谷中弥漫着刺鼻的硝烟(烟幕弹)和浓重的挫败感。“红军”战士们看着自己身上代表“阵亡”或“重伤”的标记,脸上写满了不甘和困惑。他们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与真正精锐的差距。
战后复盘会议上,气氛压抑。
“都说说!怎么打成这个熊样?!”王猛黑着脸,率先开口。
各营连主官纷纷发言,总结教训:
“鬼子的火力太猛了,而且打得特别准,我们的机枪刚开火没多久就被端掉了。”
“他们的步兵不怕死,战术配合也好,正面吸引,侧面迂回,搞得我们首尾难顾。”
“我们的工事还是老一套,扛不住他们的‘炮击’,一炸就垮。”
“通信有问题,阵地被渗透后,指挥就乱了……”
林枫静静地听着,等大家都说得差不多了,他才站起身,走到演习区域沙盘前。
“同志们,这次演习,我们‘输’得很惨,但这恰恰是它的价值所在!”林枫的声音清晰而冷静,“它让我们提前看到了关东军的獠牙有多锋利!看到了我们以往的战术存在多少漏洞!”
他用木棍指着沙盘:“总结起来,我们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防御思想僵化。还是线式防御,缺乏纵深和弹性,一点被破,全线动摇。第二,火力运用落后。重武器分散,无法形成压制火力,对敌军突击集群缺乏有效拦阻手段。第三,被动接招。没能有效侦察和预判敌军主攻方向,被敌人牵着鼻子走。第四,协同混乱。各部队之间,步兵与支援火力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配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铁血时代:我的1940请大家收藏:(m.20xs.org)铁血时代:我的1940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