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比喻让在场的许多人都感到新颖而震撼。它把抽象的思想传播过程,描绘成了一幅动态的、充满生命力的图景。
深夜,档案馆大部分区域只留下安全指示灯幽微的光芒。自动扫描仪在轻声嗡鸣,不知疲倦地一页页数字化着那些脆弱的古籍。林栀没有回去休息,她刷开权限,走进了最深处的特制保存库。这里的温度和湿度控制更为严格,空气中漂浮着淡淡的樟木和防虫草药的味道。一批新到的文献刚刚完成初步的消杀和稳定化处理,正放在特制的防震工作台上等待进一步的检查。这些不是那些名声显赫的男性科学家的着作,而是二十世纪多位女性科学家的私人信件、实验笔记、甚至购物清单和日记。
女性科学研究专家陈教授也在一旁,她戴着白手套,像对待婴儿一样,轻轻地展开一封用蓝色墨水书写的信笺。信纸已经有些脆了,字迹却依然清晰娟秀。“这是晶体学家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写给一位朋友的信,”陈教授的声音很轻,仿佛怕惊扰了信中的灵魂,“她在信里提到了拍摄DNAX射线衍射照片时遇到的技术困难,还有……嗯,一些对当时实验室里性别歧视氛围的无奈。你看,这些文献,它们填补的不仅仅是科学史的空白,更是情感史和社会史的空白。它们让我们看到,在那些伟大的科学突破背后,站着许许多多像她一样的天才,她们可能因为性别、种族、出身等原因,她们的贡献被有意无意地遗忘、忽略甚至剥夺了。记录下这些,不仅是为了公正,也是为了更完整地理解科学进步的真实过程,它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林栀默默地点点头,拿起另一本笔记,是一位华裔女物理学家在二战期间写下的观测记录,字里行间透着坚韧和专注。这些沉默的纸页,比任何辉煌的教科书都更能让人感受到科学道路上的艰辛与温度。
清明过后的第一个满月夜,天空如洗,银盘似的月亮将清辉洒满大地。研究中心在星图花园举办了一场名为“科学之光”的晚会。没有华丽的舞台,只有柔和的灯光打在花园里错落放置的一系列展品上。这些展品按时间顺序排列,形成一条无声的演进长廊:从伽利略那简陋的、只用纸筒和透镜制成的原始望远镜(复制品),到牛顿改进的反射望远镜模型;从十九世纪笨重但精确的分析机复制品,到闪烁着幽蓝光芒的最新量子计算机原型机……它们静静地矗立在那里,本身就在诉说着科学技术如何一步步从粗糙走向精密,从宏观走向微观,从直观走向抽象。
陆辰言在晚会简短致辞,他没有拿讲稿,只是看着这些跨越数百年的“工具”,语气深沉:“今晚我们看到的这些,不仅仅是仪
喜欢藏在心跳里的诗9请大家收藏:(m.20xs.org)藏在心跳里的诗9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