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展示日如期而至。
偌大的多媒体教室里坐满了评委、相关专业的老师和前来观摩的学生,空气中弥漫着混合着打印资料墨香与淡淡紧张感的特殊气味。封瑶所在的小组抽签顺序靠后,她坐在准备区,目光平静地注视着前方讲台上正在进行的展示。有人因为紧张而语无伦次,手指不自觉地将翻页笔攥得死紧;有人在评委尖锐的提问下支支吾吾,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也有人准备充分,表现沉稳,对答如流,赢得阵阵赞许的掌声。
苏雨晴特意溜到准备区,坐在她旁边,小声给她打气:“瑶瑶别紧张,你们准备得那么充分,肯定没问题的!你看前面那几个,感觉都没你们的项目扎实。”
封瑶侧头对她笑了笑,眼神清澈而镇定,仿佛一泓深潭,波澜不惊:“嗯,不紧张。” 她是真的不紧张。前世的她,或许会在这种决定成绩、关乎评价的重要场合手心冒汗、心跳失序,但此刻,她心中只有对项目每一个细节的了然于胸和对团队共同努力成果的绝对自信。这种底气,并非凭空而来,它来源于无数次深夜实验室里的代码调试、反复的逻辑推演与优化,以及与徐卓远那种近乎苛刻、追求极致的细节打磨。那些并肩奋战的夜晚,早已将知识和方法内化为她骨子里的力量。
终于轮到他们组上台。封瑶作为主讲解人,稳步走向演讲台。她调试设备,打开精心准备的PPT,抬头面向评委和观众时,姿态落落大方,没有丝毫怯场,仿佛天生就属于这样的舞台。明亮的灯光打在她素净的脸上,映照出她专注而沉静的神情,那双曾经蕴藏着不安的眼眸,此刻只剩下清晰的逻辑和坚定的光芒。
“各位老师,同学,下午好。我们小组带来的项目是‘基于深度学习的动态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系统’……” 她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教室,语调平稳,语速适中,开场简洁有力,瞬间便抓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展示过程行云流水。封瑶的讲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将复杂的算法原理和模型架构,用易于理解的语言、生动的图表和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明白。她不仅讲清楚了技术实现,更强调了项目的应用背景和解决的实际问题。到了演示环节,林轩操作流畅,精心设计的界面交互响应迅速,根据模拟数据生成的学习路径精准且富有洞察力,充分展现了项目的技术深度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评委提问环节,果然如封瑶所预料,问题集中在几个关键的技术难点和潜在的应用局限上。
“关于新用户数据匮乏时的冷启动问题,你们在模型中是如何具体解决的?”
“系统如何有效平衡用户的短期兴趣偏好和长期知识架构构建需求?”
“当前模型的泛化能力如何?如果未来要应用到不同学科领域,比如从计算机扩展到文史哲,需要做哪些主要的调整和优化?”
封瑶与徐卓远配合默契,仿佛经过无数次演练。封瑶负责宏观层面的阐述和核心逻辑的解释,语言流畅,富有说服力;徐卓远则在她回答的基础上,用极其精炼、准确的语言补充最关键的技术参数、算法细节和优化策略,如同最锋利的刀刃,精准地切入问题核心,每每让提问的评委眼中闪过赞赏。林轩也在自己负责的前端交互和数据预处理模块上给出了扎实的解答。三人的配合天衣无缝,展现出一个高效、专业、技术过硬的团队形象,甚至连台下一些观摩的高年级学生都低声交流,表示赞许。
当最后一位评委点头表示没有更多问题时,封瑶心中明了,他们成功了。台下响起了比之前任何一组都更为热烈和持久的掌声,苏雨晴在下面激动得脸颊泛红,用力地朝她挥手,无声地用口型说着“太棒了”。
展示结束,三人走下讲台。林轩长长舒了口气,瞬间恢复了那副懒洋洋的样子,夸张地拍了拍胸口:“哎呦我去,刚才王教授那个关于模型泛化的问题可真够刁钻的,我心脏都快跳出来了,差点没接住。还好有你们俩在前面顶着。” 他看向封瑶和徐卓远,眼神里是心服口服的认可,甚至带点与有荣焉的骄傲。
“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封瑶微笑道,心情如同窗外秋日湛蓝高远的天空,明净而开阔。这不仅是一个课程项目的成功,更是她重生后,凭借自身努力、知识积累和团队协作,在自己选定的人生正轨上迈出的坚实一步。她证明了自己,不再是那个需要依附他人肯定、活在自我怀疑阴影里的封瑶,而是有能力、有底气站在这里,展现自身价值的封瑶。
徐卓远依旧沉默寡言,但他目光落在封瑶因成功而微微发亮的侧脸上时,那惯常冰冷如同精密仪器的眼底深处,似乎掠过一丝极淡的、几乎无法捕捉的波动,或许可以称之为“认可”,或者更接近一种满足——对他所选定的“核心系统”运行良好的确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