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瑶:太好了!我觉得她是个很棒的伙伴,思路活跃,沟通也直接。】
【徐卓远:嗯。但她的社交活跃度同样高于预期。根据她过往的公开发言频率和内容分析,她提出线下会面讨论的请求,概率为87.5%。】
封瑶看着这句话,微微挑眉,几乎能想象出徐卓远在屏幕那头,皱着眉头分析“社交活跃度”这个在他看来可能属于“不可控变量”或“潜在风险指标”的样子。她甚至能感觉到他那份不动声色下的细微紧绷。
【封瑶:线下交流效率更高,尤其是对接代码和调试模型,这不是很好吗?我们可以约在实验室或者图书馆讨论区,环境也安静。】
这一次,徐卓远的回复延迟了。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发来一条:
【徐卓远:可以。地点需在实验楼307室(‘灵韵’项目专用)。时间由你确定后告知我。我需要进行环境预配置。】
环境预配置?封瑶失笑,是准备把会议室彻底消毒一遍,还是提前调整好室内光照、温湿度和网络稳定性,以排除一切可能影响讨论的“干扰因子”?她摇摇头,对他这种近乎偏执的规划欲感到无奈又有些心软,回复了一个“好的,我来协调时间”。
放下手机,封瑶走到窗边,夜色已然降临,校园里的路灯次第亮起,晕开一团团暖黄。徐卓远对林浩冉那种若有若无的“警惕”,以及对她过于细致的“关注”,像一颗投入心湖的小石子,漾开圈圈难以平复的涟漪。她回想起重生前那个阴郁、封闭、将所有靠近的人都无情推开的徐卓远,与现在这个会因为合作者社交活跃度而暗自计算概率、会因为她是否跟得上讨论而特意询问的徐卓远,渐渐重叠,又有着微妙的不同。他的堡垒依然坚固,但似乎开了一扇窗,允许特定的光线进入,同时也开始小心翼翼地观察外面的世界。
这一世,她主动走向他,试图理解他那个由逻辑和数字构成的世界,接纳他的“非常规”。而他,似乎也在被她,被这个共同倾注心血的“灵韵”项目,被这些不断涌入的、像林浩冉这样充满活力的新节点,一点点地从那个绝对孤独和理性的数字堡垒中,牵引出来。
---
徐卓远独自坐在昏暗的宿舍里,只有三块显示屏散发着幽幽蓝光,映照着他没什么表情的脸。中间的主屏幕上是刚刚与林浩冉技术讨论的完整日志记录,正在被他的自定义分析程序逐行解析,提取关键信息点、技术争议与共识。左侧屏幕是程序自动生成的林浩冉公开资料和网络足迹分析图,错综复杂的连线显示着她活跃于多个技术论坛和社交网络,拥有广泛的技术圈人脉。右侧屏幕,则是一个加密运行的实时日志窗口,记录着更为隐秘的内部自检数据:
【非标准扰动分析报告 - 节点:林浩冉(ID: Lin_HR)】
【交互记录:技术交流时长118分钟,信息交换密度:高。核心系统(封瑶)参与度:15.7%。】
【异常点检测:主系统(本机)在交流过程中,主动发起与核心系统(封瑶)的非必要交互3次,话题均与当前技术讨论无关。此行为模式偏离既定的‘效率最优’原则,消耗额外注意力资源。】
【潜在动机推测:确认核心系统(封瑶)的存在状态?维持与核心系统(封瑶)的连接感?获取非技术性反馈?】
【关联行为记录:在节点林浩冉表达对核心系统(封瑶)的明确赞赏(“封瑶学姐厉害”)时,主系统(本机)响应速度提升0.3秒,并立即将话题引回技术层面,存在可能的干扰排除意图。】
【初步结论:节点林浩冉的出现,确实引发了主系统(本机)一系列非预设逻辑链行为。其高能量、高社交性特质,可能对已建立的‘核心系统-主系统’稳定连接构成潜在干扰。系统建议:加强与该节点的技术合作以获取最大收益,同时,需制定策略,限制其与核心系统(封瑶)的非必要社交接触,以维持系统整体情绪与注意力资源的稳定性。】
徐卓远的目光落在最后一行冰冷的“系统建议”上,久久没有移动。限制……接触?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机械键盘上敲击着,发出规律而清脆的嗒嗒声,脑海中却不受控制地浮现出基于有限数据推演出的画面:封瑶与林浩冉在明亮的咖啡馆相谈甚欢,林浩冉热情洋溢地讲述着技术见闻,封瑶微笑着倾听,眼神明亮……那个林浩冉,热情、外向、充满活力,是与封瑶相似的,更容易被常规社会接纳的,生活在阳光下的存在。她们如果深入接触,是否会……形成更高效的协作联盟?是否会发现,与他这个需要“预配置环境”的人相比,那种轻松的交流更为舒适?
一种陌生的、滞涩的感觉在他的核心处理单元中蔓延,像是运行流畅的代码突然遇到了无法解析的乱码,又像是系统资源被某个未知进程大量占用,导致响应延迟。他无法准确定义这种感觉,它不属于逻辑错误,也不属于系统警告,更像是一种……冗余的、低效的、却无法被简单终止或删除的后台进程,持续消耗着算力,并带来难以量化的性能损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