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些烦躁地关闭了加密日志窗口,将注意力强制拉回到林浩冉提供的代码库上,开始逐行审阅其核心模块。理性冷酷地告诉他,这是对“灵韵”项目极其有益的补充,林浩冉的才华毋庸置疑。但那个无法被量化、无法被纳入模型的“非标准扰动”,却像一道淡淡的阴影,留在了他平日精密无比、一切皆可控的数字世界里。
他需要更多数据,更多观察。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代码输出和性能指标,还有……封瑶面对林浩冉时,那真实而细微的反应,她的微笑频率,她的语气变化,那些无法被日志记录的非语言信息。
---
封瑶回到寝室,洗漱完毕后,小心地翻开文瀚先生赠与的那本旧笔记本。纸张已经泛黄脆化,字迹是钢笔留下的,时而工整凝重,时而潦草飞扬,记录着老人年轻时关于集体记忆、情感共鸣的碎片化思考,充满了岁月的沉淀与智慧的温度。
“个体之于时代,如露珠之于晨光,短暂却折射万千色彩。”
“最深刻的情感,往往烙印在沉默的集体记忆深处,而非喧哗的言语之上。”
“理解一个时代的情感,需理解其‘不可言说’之痛与‘不言而喻’之喜。”
这些充满洞察力的文字,与徐卓远试图用算法量化的情感模型,与林浩冉试图攻克的技术难题,奇妙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灵韵”项目的灵魂与骨架。封瑶深深吸了一口气,感受到一种承前启后的责任与力量在胸中涌动。
她拿出手机,给徐卓远发了一条信息:
[文老师笔记本里的内容太珍贵了。里面提到‘不可言说’与‘不言而喻’的情感,我觉得这恰恰是我们模型下一步需要突破的关键,也是当前主流情感分析忽略的盲区。林浩冉的局部增强机制,或许正好能用来捕捉这种‘沉默’的、非直接表达的情感信号。你觉得呢?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深化合作。]
她将人文的深思与技术的路径连接起来,如同在感性与理性的交界处,在光与影的暧昧地带,试图架起一座坚实的桥梁。
很快,徐卓远回复了,一如既往的简洁,却带着一种全然的、被她的话语点燃的专注:
[同意。此方向具有高度价值。已建立新分析任务:基于文瀚手稿定义‘隐性情感信号’特征集。将协调林浩冉调整其LEA模型参数,尝试进行此类特征的定向提取与量化。明日开始数据标注规则设计。]
看着他的回复,封瑶安心地笑了,那是一种被理解、被支持的笃定。无论外界有多少不确定的变量,无论徐卓远的内部系统正在经历怎样复杂而陌生的“非标准扰动”,在推动“灵韵”前进的道路上,他们始终是彼此最独特、最坚实的依靠。
这一世,她不仅要弥补前世的遗憾, gently 治愈他内心的伤痕,更要与他一起,携手这些志同道合的伙伴,创造出真正能穿越时代、打动心灵的价值。而这条路上,所有的光与影,顺境与挑战,都将是他们共同谱写的协奏曲中,不可或缺的乐章。林浩冉的加入,或许正是这曲乐章中,一段意外却激昂的插曲。
喜欢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