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小学”开课
初冬的寒风开始掠过河面,带来刺骨的凉意,但汉部落核心营地内,却有一股暖流在悄然涌动。新城墙的夯筑因天气转冷而略微放缓,但另一项意义深远的事业,却恰恰在这个万物敛藏的时节,正式拉开了序幕——汉部落的“学堂”,即将开课。
地点设在最大的一间版筑屋内。这里原本用于集体议事和举行大型仪式,如今被临时改造。中央的火塘烧得旺旺的,驱散了屋内的寒气。地面铺上了干燥的茅草和兽皮垫子。最引人注目的是,屋子的正前方,立起了一块用石灰混合黏土抹平、表面尽可能光滑的“墙面”,充当教学的“黑板”。旁边还放着几根烧黑的细木炭,以及一叠绘精心准备好的、刻有基础文字的小陶片和木板。
被选拔出来参加第一批学习的,共有二十余名孩子。年龄从七八岁到十二三岁不等,无一不是部落中公认最聪慧、最机灵,或在某方面展现出特殊天赋的苗子。勐和玥自然位列其中。
孩子们早早地就被父母收拾得干干净净,穿着最好的皮袄或棉衣,小脸上带着紧张、好奇又无比兴奋的神情,在屋外排着队,叽叽喳喳地议论着。他们知道,能被选中参加“学堂”,是天大的荣耀,也是改变命运的机会。
“听说是首领亲自教我们!” “文字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真的能像说话一样记下来吗?” “我阿母说,学了以后就能看懂《汉约》,还能帮坚手大叔记工坊的账呢!” 勐兴奋地踮着脚往屋里看,他对学习文字本身兴趣不大,但对是父亲亲自授课以及学习后可能获得的新本领充满期待。玥则安静地站在哥哥身边,小手紧紧攥着衣角,清澈的大眼睛里充满了对未知知识的纯粹渴望。
时辰一到,阳歌和绘一同走了过来。阳歌今日换上了一身相对朴素的棉布衣服,显得平易近人。他目光扫过这群部落的未来,脸上露出了温和而郑重的笑容。
“都进来吧,找个垫子坐下。”
孩子们鱼贯而入,规规矩矩地坐在垫子上,一个个挺直了小腰板,眼睛瞪得溜圆,聚焦在前方的阳歌和那块奇特的“黑板”上。屋内鸦雀无声,只有火塘中木柴燃烧的噼啪声。
“今天,”阳歌的声音清晰而平稳,“是我们汉部落‘学堂’的第一课。你们,是第一批学生。要学的东西,可能会很难,甚至很枯燥。但它们,将是你们未来看懂世界、带领部落走向更远方的最重要的工具。”
他拿起一根木炭,在灰白色的墙面上,画下了简单的一横。 “这是什么?”他问道。
孩子们愣了一下,有人小声不确定地说:“……一根树枝?” “一道痕迹?”
阳歌笑了笑,在那一横下面,又加了短短的一竖,形成了一个简单的“十”字形。 “那这个呢?”
这下孩子们更困惑了,面面相觑。
“这可以是一根树枝,也可以是我们打结记数的一个结。”阳歌缓缓道,“但从今天起,我们给它一个新的名字,叫‘十’!代表我们的十根手指头全都用完了,要开始新一轮计数了。”
接着,他在旁边画下一竖:“这是‘一’。” 再画两横:“这是‘二’。” 三横:“这是‘三”……
他从一数到十,每一个数字都用最简洁的横竖表示出来,并反复带领孩子们朗读、记忆。孩子们跟着念,声音从参差不齐逐渐变得整齐响亮。虽然抽象,但数字与实物的对应关系相对容易理解,孩子们很快便沉浸在这种奇妙的对应游戏中。
接着,阳歌让绘将那些刻着象形文字的小陶片分发给每个孩子。孩子们好奇地摩挲着陶片上凹凸的刻痕,仿佛在触摸一种神秘的力量。
阳歌拿起一块刻着○(日)的陶片,举起来:“看这个形状,像什么?” “太阳!”这次孩子们异口同声,这个太形象了。 “对!这个字,就念‘日’,代表天上的太阳,也代表白天。”
他又拿起)(月)的陶片。 “月亮!” “对,念‘月’。”
然后是氵(水)、灬(火)、亻(人)、囗(口)、田(田)……
每一个字,阳歌都耐心地解释其象形的来源,带领他们反复朗读,并用木炭在黑板上放大书写,让孩子们用手指在空气中、在身下的垫子上模仿比划。
学习的过程远非一帆风顺。对于习惯了奔跑、狩猎、玩耍的孩子来说,长时间安静地坐着,记忆这些抽象又固定的符号,无疑是巨大的挑战。有的孩子抓耳挠腮,记了后面忘了前面;有的孩子把“水”和“火”的笔画搞混;调皮的勐写着写着,就把“人”字画成了一个拿着小棍子的小人,引得周围窃笑。
阳歌并不苛责。他时而停下来,讲一个与这个字相关的小故事(比如“火”字,就讲了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时而让孩子们互相考较,时而让学得快的孩子(比如玥)上前来尝试书写,给大家做示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原始征途:从龙图腾开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原始征途:从龙图腾开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