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顺的整军则更像一场风暴。他以近乎残酷的标准淘汰老弱,毫不留情;同时大力提拔训练刻苦、有潜力的精锐,将林凡那套融合了现代纪律观念与古代战阵要求的练兵之法推向极致。每日校场上杀声震天,军令如山,队列操练、兵器格斗、体能负荷,强度极大。虽然过程充满了汗水、抱怨甚至些许血泪,但一支令行禁止、初具强军气象的队伍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蜕变。郡兵们开始习惯新的规矩,畏惧新的惩罚,也渴望新的奖赏。
徐凡的侦骑如同夜枭般悄无声息地撒向了四方。雒阳方向的消息开始零碎但持续地传回,每一条都令人心惊肉跳:袁绍袁术已攻入皇宫,大肆屠杀宦官,无论老少贵贱;张让、段珪等核心中常侍劫持少帝和陈留王仓皇逃离京城,不知所踪;而最令人不安的是,并州牧董卓的大军已逼近京畿,其动向叵测……每一条消息都让刘擎林凡等人心情更加沉重,愈发清晰地认识到,中央权威已然崩解,乱世已至,唯有自身实力才是唯一的依靠。
而对伏牛山的侦查则进展艰难,如同撞上一堵无形的墙。此山连绵险峻,沟壑纵横,原始森林遮天蔽日,瘴气弥漫,连最熟悉地形的老猎户都不敢轻易深入。徐凡派出的几波精干斥候,大多无功而返,只能描绘其外围地势之险。更糟糕的是,有一队经验丰富的斥候入山后超过约定时间三日,至今音讯全无,生死不明。这无疑为伏牛山披上了更加浓厚的神秘与危险色彩,也印证了林凡最初的担忧——那里绝不仅仅是土匪窝那么简单。
就在各项工作在压力下逐步推进之时,一名来自襄阳的信使,带来了一个既在预料之中、又足以彻底改变荆州乃至南郡格局的消息。
“禀刘都尉,林郎将!”信使风尘仆仆,恭敬地呈上一封封漆完好的书信,“荆州刺史王叡大人已于月前急病薨逝。朝廷(指雒阳那个由士族代表和残余力量拼凑的临时政府)已颁下旨意,任命山阳高平人、汉室宗亲、前北军中候刘表刘景升为荆州牧,旌节不日即将抵达荆州!”
刘表!终于要来了!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消息确切传来,仍让厅内所有人神色一凛,空气瞬间变得更加凝重。真正的封疆大吏,汉室宗亲中声望卓着的名士代表,他的到来,将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彻底改变荆州的政治磁场和力量格局。
“刘荆州……终于要来了。”刘擎放下书信,语气复杂,既有对同宗名士的敬仰,也有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深深忧虑。
“是福是祸,尚未可知。”徐庶沉吟道,手指轻叩桌面,“刘景升单骑入宜城,仅凭自身名望与手腕,便能联结蒯良、蒯越、蔡瑁等本地豪族,迅速度平荆州境内诸多匪患,其政治韬略与掌控力,绝非前任王叡可比。我等如今据有南郡,拥兵自重,于其而言,或是可用的臂助,或是……必须拔除的隐患。”
林凡点头,接口道:“刘州牧乃正牌州牧,汉室宗亲,名满天下,无论从大义名分还是实力威望,皆远胜我等。于公于私,我等皆需表现出足够的尊重与臣服姿态,不可授人以柄。然,南郡乃我等与将士们浴血奋战所得,亦是未来根基所在,绝不能轻易拱手让人,任人拿捏。如何与之相处,既得其认可,又保我之实利,需极尽谨慎,如履薄冰。”
正当众人凝神商议如何应对这位即将到来的新州牧时,周卓风尘仆仆地从北方边境返回复命。
“公子,先生!俺把那没卵子的阉官一路‘护送’出北境了!保证他一根汗毛都没少!”周卓大大咧咧地嚷着,端起水囊猛灌了几口,“不过,快到边境的时候,撞见一伙来历不明的人马,约摸两三百骑,看起来挺精悍,盔甲兵器都齐整,不像寻常土匪,像是专门来接应他的,打的是雒阳某个北军校尉的旗号。俺们按先生吩咐,没靠近,远远看着他们接上头,合为一处后就走了。”
有雒阳的人马来接应?这倒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说明十常侍虽然势危,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地方和军队中仍残存着部分势力网络。
“可知是雒阳哪位校尉的旗号?”林凡立刻追问,捕捉到这个细节。
周卓挠了挠他那乱蓬蓬的头发,努力回想:“离得有点远,旗子看得不甚清楚,飘忽忽的,好像有个‘冯’字……还是‘马’字?哎,记不清了!哦对了!”他猛地一拍大腿,“有件怪事!那伙人护着李常侍的车队,走的时候方向不是正北朝着雒阳,而是略微偏向西北方向去了!”
西北方向?不是回雒阳?林凡与徐庶迅速交换了一个眼神,心中同时升起浓重的疑云。雒阳危在旦夕,皇帝下落不明,李常侍作为张让心腹,不急着回京救驾或试图控制局面,反而转向西北?他去哪里?去投奔谁?并州牧董卓?或是其他西北方向的实力派?这其中必有重大蹊跷!
就在这时,石韬拿着一份刚刚从郡府陈旧档案库深处翻出的卷宗,急匆匆走来,脸色异常凝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