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林凡在徐文与周卓的陪同下,亲自渡江巡视樊城防务。
站在经过再次加固、巍峨如山的樊城城头,凛冽的江风扑面而来。脚下,汉水如一条浑浊的玉带横亘眼前,对岸的襄阳城轮廓在薄雾中若隐若现。经过数万民夫日夜赶工,城墙基座变得异常厚实,墙头宽阔得足以容纳四驾马车并行而毫无滞碍。每隔数十步,便有一座用青砖垒砌、高出城头近丈的坚固弩台,上面架设着需四五名健壮士卒合力才能操纵的大型"神机弩",粗如儿臂的特制弩箭斜指北方空旷的原野,森然的肃杀之气几乎凝成实质。
"军师请看,"周卓指着城外一片经过精心改造、看似平坦的区域,"依照您的吩咐,俺们在这片纵深二百步的地带,埋设了数以千计的铁蒺藜与淬毒竹签。更远处,还挖掘了三道交错纵深、宽逾两丈、深及一丈五尺的反骑兵壕沟,沟底密布削尖的木桩。曹军的骑兵若想仗着马快直接冲城,管叫他先折了马蹄,损了先锋!"
邓义补充道,声音带着沙哑:"城内巷战工事也已构筑完备。主要街巷要冲皆以砖石土木设了壁垒,预留射击孔。重要屋舍,如粮仓、武库、水井房,皆改造为内堡,储备了足量饮水与箭矢。即便外城不幸被突破,吾等亦能依托这些街垒与内堡,与敌逐屋争夺,血战到底!哪怕战至最后一人,也绝不让他们轻易拿下樊城!"
林凡微微颔首,目光扫过墙脚下堆积如山的擂石、滚木,以及那一桶桶密封完好、标注着"火油"字样的木桶。空气中弥漫着桐油、硝石和金属混合的独特气味。"粮秣、饮水、药材、箭矢储备,确认无虞?"他问道,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丝毫差错的审视。
徐文立刻上前一步,从袖中取出一卷册簿,禀报道:"回军师,下官已亲自盘点三次。樊城内大小粮仓二十余座,皆已满溢,存粮包括粟米、麦豆,合计足够守军万余人及协助守城青壮支用一年有余,尚有余裕。城内三十八口水井,均已加深加密至五丈以下,并设专人日夜看守,严防水源被投毒或切断。药材,特别是金疮药、止血散,储备充足。箭矢,普通箭支八十万,特制破甲锥十万,神机弩专用巨矢五万,皆已入库。备用弩机核心构件、弓弦、火石等,皆按三倍定额储备,随时可以支取补充。"
"甚好。"林凡伸手抚摸着冰冷粗糙的城墙垛口,指尖传来青石的坚硬与寒意,语气深沉,"樊城,乃襄阳之锁钥,荆北之咽喉。此处若失,则汉水天险拱手让人,门户洞开,襄阳危矣,大势去矣。此处若能坚守,挫敌锐气于坚城之下,则曹操劳师远征,后勤不继,士气必然受挫,我军反击之时机便至。"
他转过身,目光沉静地注视着周卓与邓义这两位追随他日久、在尸山血河中闯出的宿将,缓缓道:"二位将军,此城,以及我荆北数十万军民的身家性命,林凡,便托付给你们了。"
周卓、邓义闻言,猛地单膝跪地,抱拳于胸,甲叶与青石地面碰撞发出铿锵之声,二人声音嘶哑却斩钉截铁:"末将在,城在!末将亡,城亦在!必不负军师重托!纵使肝脑涂地,亦不让曹贼越雷池一步!"
林凡俯身,将二人一一扶起,重重拍了拍他们覆盖着铁甲的坚实臂膀,千钧重托,无尽期望,尽在这无声的动作之中。
巡视完樊城,林凡未作停歇,又即刻赶往汉水之畔的水军基地。尽管主要威胁来自北方陆路,但江东周瑜的态度始终暧昧不明,水军的战力维系着侧翼的安全与后勤命脉的畅通,不容有失。
新建的水寨依山傍水,旌旗招展。虽然主力战船大多随邓义驻防在江陵方向,以威慑周瑜,但留守的舰只依旧在进行着紧张的适应性操练。林凡看到,新近下水的"荆北级"斗舰船体更为修长流畅,显然在速度上下了功夫,船头与船尾都固定安装了中型神机弩,增强了远程打击能力。水卒们在高耸的桅杆间灵活攀爬,操帆控索,动作娴熟。
"军师,按您吩咐,吾等还对部分旧式艨艟进行了改造,拆除了部分撞角,加装了小型配重投石机,虽精准不足,但用于轰击敌军密集船阵或岸基营垒,颇具威慑。"水军副将恭敬地汇报,指着远处几艘正在试射石弹的船只。
"不错。"林凡颔首,目光掠过波光粼粼的江面,"水军之责,非独水战,更要能协防陆岸,封锁航道,保障粮道。江东非是善邻,需时刻警惕,不可有丝毫懈怠。告诉将士们,不仅要练好江上厮杀的本事,更要熟悉如何依托岸防弩阵,协同作战。"
"末将明白!"
处理完诸多军务,回到郡守府书房时,已是星斗满天。林凡屏退左右,独自坐在案前,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眼底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疲惫,但精神却依旧如同上紧的发条。他铺开特制的桑皮信纸,沉吟良久,墨块在砚台中慢慢研磨,散发出淡淡的松烟气息。随后,他提笔蘸墨,开始给荆南的刘备与诸葛亮写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