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侯之意,景升公(刘表)基业,自当由琦公子继承。然琦公子如今需静养,江陵乃至南郡军政繁巨,玄德公代为操劳,江东亦能体谅。只是,南郡归属,关乎朝廷法度与荆州稳定,非我等臣下可擅专。不若暂且维持现状,待琦公子康健,或朝廷有明旨下达,再行定夺?在此期间,愿与玄德公互通有无,开放部分江路,以利民生……”
鲁肃通过诸葛瑾之口,提出了一个“维持现状,搁置争议,有限合作”的方案。既没有承认刘备对南郡的合法统治权,也没有像周瑜那般强行索要,而是将问题拖延下去,并愿意在实际上做出一些让步(如开放部分江路),以缓解江陵面临的经济压力。
这是一个务实的、倾向于和平解决的信号。
诸葛亮羽扇轻摇,听完诸葛瑾的陈述,缓缓道:“子瑜(诸葛瑾字)兄所言,亮与主公已明了。吴侯深明大义,顾全大局,亮感佩于心。琦公子乃我主侄儿,我等自当尽心辅佐,保境安民。共抗曹贼,更是义不容辞。至于南郡之事,确需从长计议。如今公瑾新丧,吴侯初掌大局,皆需稳定。便依子瑜兄之意,暂且维持现状,我等与江东,可先就互通商旅、协防边境等具体事宜,细细商议,如何?”
他同样接下了孙权的“善意”,同意了“维持现状”和“有限合作”,将最敏感的归属问题暂时搁置,转而寻求在具体事务上推进关系,改善江陵的处境。
刘备亦点头称是,对诸葛瑾表现出了足够的礼遇。
两路使者的消息几乎同时汇总到林凡的案头。
“孙仲谋,果然非同一般。”庞统捋着他那几根稀疏的胡须,评价道,“能于周瑜新丧、内部未稳之际,迅速做出如此清晰务实的外交决策。对主公示好拉拢,对刘备搁置争议,皆是当前于江东最有利的选择。”
徐庶颔首:“如此一来,荆南三方,便进入了一个微妙的平衡期。曹操新败,无力南下;孙权初立,力求稳定;刘备与我,皆需时间消化所得,巩固内部。这短暂的和平,于我竟陵而言,确是黄金般的发展时机。”
林凡站在那幅巨大的舆图前,目光扫过竟陵、江陵、以及东面的江东。
周瑜的死,如同移开了一块压在荆襄上空的巨石。孙权以灵活务实的手腕,迅速勾勒出了一个暂时稳定的新三角格局。
“他给了我们时间,”林凡的手指轻轻点在竟陵的位置上,语气沉静而坚定,“那我们,就不能辜负这份‘好意’。”
他转过身,看向甘宁:“兴霸,水军操练,可能加快?”
甘宁眼中精光一闪,抱拳道:“末将必竭尽全力!”
他又看向徐庶与庞统:“内政建设,人才招揽,情报网络,皆需趁此良机,全力推进!”
“诺!”众人齐声应道。
府外,阳光正好。竟陵城仿佛一头蛰伏的幼兽,在这难得的和平间隙里,贪婪地吸收着养分,等待着筋骨强健、利爪长成的那一天。
荆南的和风,能吹多久?无人知晓。但所有人都明白,这平静的江水之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喜欢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