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陵的冬日,江风凛冽,带着刺骨的湿寒。但在城东新辟的、被命名为“伏波”的巨大水寨内外,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与这酷寒的天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自林凡采纳庞统之策,定下“东交孙权”但需“自固根本”的战略后,对水军的建设便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充足的资金、优先调配的物资、以及林凡近乎无条件的信任,如同三股强劲的东风,鼓满了甘宁麾下这支新生水师的船帆。
甘宁,这位昔日的锦帆渠帅,将全部的心血与悍勇都倾注在了这支属于他的“正规”水师上。他深知,这是在竟陵立足、实现自身价值的根本,更是未来与江东那位碧眼儿(孙权)乃至整个天下在水上争锋的资本。
水寨的建设便体现了他的风格与野心。寨墙并非简单的木栅,而是以巨木为骨,夯土填充,外包青砖,坚固堪比小型城垣。寨内港汊纵横,依据战船大小、功能不同,划分出停泊区、维修区、训练区。高高的了望塔临江而立,其上常驻目光锐利的哨兵,配备着竟陵格物院特制的、可及远的“千里镜”(单筒望远镜的雏形),日夜监视着浩渺江面。
而水寨的核心,便是那如林的桅杆与日益壮大的船队。
船,是水军的筋骨。甘宁并未满足于接收刘表遗留的旧式艨艟斗舰。他凭借多年纵横长江的经验,结合竟陵格物院工匠的技术支持,对现有战船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良。
他着重强化了船只的机动性与攻击力。减小船身长宽比,使其在复杂江流中转向更为灵活;增加桨橹数量,要求士卒在无风或逆风时也能保持高速;在船首加装坚固的包铁撞角,专司接舷战时冲击敌船。
更重要的是武器的升级。除了传统的弓弩、拍杆(利用杠杆原理投掷巨石的装置),甘宁极力推崇并推广了一种名为“火龙出水”的新式武器。此物由墨衡格物院依据林凡提供的模糊思路(源自后世火药武器的启发)反复试验而成,乃是以粗竹为筒,内填特制的、以硝石、硫磺、木炭为主,掺杂了猛火油膏与其他助燃物的“火药”,使用时以引信点燃,可向敌船喷射出数丈长的炽热火焰,并能附着燃烧,对于木质战船威胁极大。虽然目前射程尚近,稳定性也有待提高,且受天气影响较大,但在特定场合,已然堪称大杀器。
甘宁将其装备于数十艘经过特别加固的“火龙舰”上,作为舰队突击的奇兵。每次试验,那腾空而起的烈焰与滚滚浓烟,都让观摩的将领士卒既惊且畏,也让甘宁对未来的水战,充满了更多的期待与狠厉。
兵,是水军的血肉。甘宁练兵,严苛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他摒弃了许多汉军水师繁文缛节的操典,将锦帆贼时期那套简单、直接、高效的战法,与正规军的纪律相结合。
每日天不亮,凛冽的江面上便会响起震天的战鼓与号角。五千水军士卒,无论风雨,必须完成长达一个时辰的泅渡、操桨、攀爬、跳帮等基础科目。甘宁常立于旗舰船头,赤裸着上身,露出精壮的肌肉与纵横交错的伤疤,亲自示范、督训。稍有懈怠,鞭子便会毫不留情地落下。
“都把卵子给老子夹紧了!江里的龙王不收软蛋!现在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他的吼声如同炸雷,在江面上回荡。
他尤其注重实战演练。将水军分为红蓝两方,在划定水域内进行模拟对抗。抢夺浮标、拦截船队、纵火突袭、接舷白刃……各种战术轮番上演。开始时,不少原竟陵陆师转来的士卒极度不适应,晕船、落水者比比皆是,但在甘宁的高压与丰厚犒赏(表现优异者赏赐极厚)的双重驱动下,很快便磨砺出了一身过硬的水战本领。
他甚至别出心裁,利用竟陵境内复杂的湖泊沼泽,训练水军的小队渗透、潜伏侦察、夜间突袭等特殊技能,将水军的职能从单纯的水面交战,扩展到了两栖作战与特种破袭。
时光在汗水与江水的冲刷下飞速流逝。当荆襄大地再次被春风染上一层新绿时,甘宁站在他的旗舰——“破浪”号的船头,俯瞰着水寨内旌旗招展、舳舻千里的盛况,心中豪情澎湃。
五千水军,已然脱胎换骨。他们皮肤黝黑,眼神锐利,动作矫健,对各类船只的操控、对水战号令的执行,已然达到了如臂使指的程度。上百艘经过改良的战船,包括二十艘作为核心的“楼船”、五十艘迅捷的“艨艟”、三十艘专司火攻的“火龙舰”以及若干走舸、斥候船,整齐地排列在港内,森然的秩序中透出凛冽的杀机。
是时候了!是时候让这支倾注了他全部心血的力量,去真正的长江上,感受那浩荡的天风与潜在的敌意了!
这一日,甘宁全身披挂,来到军师府,向林凡与庞统请命。
“主公!军师!”甘宁声音洪亮,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与自信,“末将麾下水师,已初具规模,将士求战心切,船只整备完毕!末将请命,率水师出寨,巡弋大江,扬我军威,亦让江东瞧瞧,我竟陵并非仅有陆师之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