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皇后潸然泪下说,后周帮我们报了仇啊(一)
凯旋的鼓乐还在洛阳城外回荡,夕阳将宫城的琉璃瓦染成暖金。萧绰独自立在长春宫的偏殿廊下,望着庭院中修剪整齐的松柏,指尖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袖。廊下的铜铃随风轻响,清脆得让她恍惚间竟忘了,不过月余前,她还在幽州城南的荒坡上,听着马蹄声如惊雷追命,身后只剩下三百残兵。
那是段暗无天日的日子。耶律璟暴虐成性,死后辽国宗室争权,耶律休哥趁机举兵叛乱,一路势如破竹攻占上京外围。她带着延寿女、观音女仓皇出逃,沿途收拢的旧部在追兵绞杀下日渐稀少,等逃到幽州城南时,身边仅余三百人。她不敢有半分迟疑,将这三百兵力全数托付给延寿女,命她死守城南隘口拖延时间,自己则带着观音女继续东奔,试图联络旧部。可日复一日的等待,等来的只有耶律休哥的步步紧逼,和延寿女迟迟未到的消息。
“母后,延寿女妹妹会不会……”观音女红着眼眶的问话,像针一样扎在萧绰心上。她整夜整夜地无法入眠,帐外的风声都像是叛军的呐喊,闭眼就是将士战死的惨状,睁眼便是辽国覆灭的阴影。走投无路之际,她想起了早年与后周的盟约,咬着牙做了决定——亲自前往后周求援。
临行前,她又派观音女孤身前往隘口接应延寿女,自己则带着寥寥数名侍从,踏上了前往后周的路途。她一路忧心忡忡,既怕观音女遭遇不测,又怕后周不肯出手——毕竟辽国此刻已是风雨飘摇,一个濒临覆灭的政权,又有什么资格请求强国援助?
可踏入后周疆域的那一刻,所有的疑虑都被眼前的景象震得烟消云散。官道平整宽阔,沿途村落炊烟袅袅,百姓往来耕作、贸易,脸上不见战乱的愁苦;途经的州府城墙高大坚固,守城士兵军容严整,甲胄鲜明,与辽国境内的残破萧条形成天壤之别。等抵达洛阳时,这座都城的繁华更是让她心惊:街巷纵横交错,商铺鳞次栉比,绫罗绸缎、米面粮油琳琅满目,甚至有西域传来的奇珍异宝;城防之上,火炮林立,士兵操练有度,呐喊声气势如虹,那股强盛的国力,是她在辽国从未见过的。
“萧皇后,殿下与太后在正殿等候。”侍从的通传打断了她的思绪。萧绰定了定神,整理好衣襟,迈步向正殿走去。殿内灯火通明,符太后端坐于上,神色温和却不失威仪,柴宗训站在一侧,虽年少却目光沉稳。看到他们,萧绰心中百感交集,屈膝行了一礼:“辽国萧绰,多谢后周伸出援手,救辽国于水火。”
符太后抬手示意她起身:“萧皇后不必多礼,两国盟约在前,守望相助本是应当。”
“应当?”萧绰喉间一哽,眼泪险些夺眶而出。她想起耶律璟在位时,辽国国力日渐衰微,贵族奢靡无度,士兵缺衣少食,与后周的繁荣强盛比起来,简直是云泥之别。更让她感慨的是,此次后周出兵,派来的不过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王将军,带着五千精兵和两百巾帼卫,便将不可一世的耶律休哥打得丢盔弃甲,仓皇逃窜。
“太后有所不知,”萧绰声音带着难掩的哽咽,抬手拭去眼角的泪光,“此次叛乱,耶律休哥势如破竹,我与女儿一路奔逃,身边亲信只剩寥寥数人。若不是后周大军及时驰援,恐怕辽国早已落入逆贼之手,我萧氏一族,也只能以身殉国。”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殿外,仿佛又看到了战场上的硝烟,看到了后周将士奋勇杀敌的身影,看到了巾帼卫们红巾映甲、箭无虚发的英姿。“我从未想过,后周竟如此繁荣,军队如此强盛。耶律璟在位时,沉迷酒色,荒废朝政,致使辽国上下怨声载道,国力衰败。而贵国百姓安居乐业,将士勇猛善战,仅凭一支偏师便能力挽狂澜……”
说到此处,萧绰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与感激,潸然泪下:“太后,殿下,后周不仅救了辽国的江山,更帮我们报了耶律休哥叛乱之仇,报了辽国百姓所受的疾苦之仇啊!”
柴宗训看着泪流满面的萧皇后,心中生出几分不忍。他想起阿夏姐姐说过的辽国乱象,想起那些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百姓,轻声安慰道:“萧皇后节哀。如今叛乱已平,辽国百姓终于可以重归安宁。”
萧绰含泪点头,目光中满是坚定:“殿下所言极是。此次前来后周,我不仅是为求援,更是为了向太后与殿下表明心迹——辽国愿与后周签订百年盟约,永结同好,互不侵犯。往后,后周若有差遣,辽国定当鼎力相助!”
她心中无比清楚,与后周结盟,是辽国当下最好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后周的强盛,不仅给了辽国喘息之机,更让她看到了一个国家繁荣稳定的模样。而这份恩情,这份盟约,她定会铭记于心,让辽国上下永世不忘。
符太后看着萧绰诚恳的眼神,微微颔首:“萧皇后有这份心意,再好不过。明日,朕便命人拟定盟约,让两国的友好,世代相传。”
夜色渐浓,偏殿内的烛火摇曳,映照着萧绰脸上未干的泪痕。她望着窗外后周都城的万家灯火,心中终于安定下来。她知道,从踏上这片土地的那一刻起,辽国的命运,已经迎来了新的转机。而她与后周的这段渊源,也将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喜欢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请大家收藏:(m.20xs.org)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