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皇后与女儿们畅谈后周五年发展,萧皇后:真的快啊
夜色浸着洛阳的暖意,长春宫偏殿内烛火融融,驱散了白日的肃穆。萧绰卸去了朝服,换上一身素色锦衫,长发松松挽起,眉宇间仍带着几分未散的疲惫,却比白日多了些家常暖意。延寿女与观音女分坐两侧,姐妹俩脸上还留着劫后余生的轻浅泪痕,目光却被殿外远处街巷的灯火吸引,带着孩童般的好奇与惊叹。
“娘,后周的夜晚竟这般热闹。”观音女指尖轻点窗棂,声音里满是雀跃,“方才我们随宫人往偏殿来,沿途见街巷里还有商铺亮着灯,甚至有妇人带着女儿在挑拣布料,这在辽国是从来没有的事。”
延寿女也连连点头,劫后重逢的喜悦尚未褪去,又被眼前的景象震撼:“是啊娘,白日在宫道上,我还看到好些女子穿着利落的衣裳,有的在书院外与人探讨诗文,有的跟着男子学习算术,还有的在城防附近观摩巾帼卫操练——她们竟能如此自由出入这些地方?”
萧绰闻言,端起桌上的清茶抿了一口,温热的茶水滑过喉咙,熨帖了连日来的焦灼。她望着两个女儿眼中纯粹的惊叹,心中百感交集,轻声道:“你们没看到的,远比这些更让人感慨。后周早已不是显德初年那动荡不安的王朝了。”
“显德初年?”观音女歪着头追问,“娘,您说的是后周先祖郭威起兵那会儿吗?”
“正是。”萧绰放下茶盏,目光飘向殿外沉沉的夜色,仿佛穿透了时光的阻隔,“你们虽年幼,却也该记得,辽国早年与后汉相交时,曾听闻过郭威将军的事迹。那时候还是后汉乾佑三年,郭威将军因家人被害,被逼无奈起兵反叛,一路浴血奋战,才在显德元年建立了后周。”
她顿了顿,语气里添了几分凝重:“我还记得,显德元年那会儿,后周不过是个根基未稳的政权。中原大地历经五代战乱,千里焦土,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郭威皇帝虽是乱世雄主,却也只能先平定内部叛乱,安抚流民,勉强撑起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可惜他在位不过三年便驾崩了,皇位传给了柴荣皇帝。”
延寿女听得认真,轻声接口:“我听说过柴荣皇帝,他是个极有作为的君主,曾率军南征北战,想要统一中原。”
“没错。”萧绰眼中闪过一丝敬佩,“柴荣皇帝确实是一代明君。他在位五年,整顿吏治,发展生产,改革军事,后周的国力才算真正稳固下来。只可惜天妒英才,他三十九岁便英年早逝,留下年仅七岁的柴宗训殿下继承大统。”
说到这里,萧绰轻轻叹了口气:“当年柴荣皇帝驾崩的消息传到辽国,朝野上下都以为后周要重蹈五代短命的覆辙。毕竟那时候柴宗训殿下年幼,符太后临朝称制,外有强敌环伺,内有藩镇虎视眈眈,谁能想到,这看似脆弱的政权,竟硬生生撑了下来。”
观音女攥紧了衣角,想起白日在正殿见到的那位少年天子:“柴宗训殿下看着虽年少,却十分沉稳,全然不像传闻中那般孱弱。”
“那是因为他熬过了最艰难的岁月。”萧绰的声音里带着几分唏嘘,“显德七年那会儿,后周遭遇了最大的动荡,有藩镇趁机作乱,外敌也虎视眈眈,朝廷内部更是人心惶惶。可符太后深明大义,柴宗训殿下虽年幼却有主见,君臣同心,硬是平定了叛乱,稳住了局势。”
她伸出手,轻轻抚过两个女儿的头顶,语气渐渐变得感慨:“从显德七年那场动荡开始,到如今显德十一年,不过短短五年时间。五年啊,真的快得让人不敢置信。可就是这五年,后周彻底脱胎换骨。”
“女儿们,你们没看到吗?”萧绰的目光扫过窗外,语气里满是赞叹,“后周的老百姓,如今都能吃得饱饭,穿得暖衣。沿途我们经过的村落,田地里庄稼长势喜人,农户家的烟囱冒着袅袅炊烟,孩子们在村口嬉笑打闹,脸上满是安稳的笑意。这在战乱频仍的中原,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日子?”
她又想起白日见到的书院,眼神愈发明亮:“更难得的是,后周不仅重视男子教化,女子也能上学堂、习诗文。方才你们见到的那些女子,有的在书院攻读经史,有的在医馆学习医术,还有的加入了巾帼卫,上阵杀敌保家卫国。她们不必像辽国的女子那般,只能困于后院,相夫教子,而是能凭着自己的本事,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对比起后周的欣欣向荣,萧绰想起辽国的现状,语气瞬间沉了下来,眼底蒙上一层阴霾:“再看看我们辽国。想当初,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太宗耶律德光挥师南下,何等强盛?那时候,辽国疆域辽阔,兵强马壮,就连中原王朝都要忌惮三分。可如今呢?”
她的声音里带着难以抑制的愤懑:“都怪耶律璟那个昏君!他在位十九年,整日沉迷酒色,嗜杀成性,荒废朝政,不理国事。贵族们上行下效,奢靡无度,大肆搜刮民脂民膏,而士兵们却缺衣少食,百姓们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请大家收藏:(m.20xs.org)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