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军营的时间问题,都凡的注意力立刻转向能源站——总部大楼和军营的能耗加起来是22.5万度/天,再加上通讯塔的10万度/天,总能耗达32.5万度/天,而能源站的核心是反物质反应堆,设计输出功率是35万度/天,看似有冗余,但反物质反应堆的安全问题还没解决。
他调出反物质反应堆的设计图纸:反应堆的核心是一个直径5米的真空舱,内部储存着0.1克反物质,通过磁场约束,让反物质与正物质缓慢湮灭,释放能量。
但问题在于,蓝顿星球的磁场不稳定,会干扰反应堆的磁场约束——三天前的一次模拟中,磁场波动导致反物质与正物质的湮灭速度突然加快,输出功率瞬间飙升到50万度/天,差点引发反应堆爆炸。
“必须给反应堆加一道‘安全锁’,”都凡召集能源团队开会,会议室内的全息屏上显示着反应堆的模拟爆炸画面,“磁场约束一旦失效,我们需要在0.1秒内切断反物质供应,同时启动应急冷却系统。”
团队里负责磁场研究的陈风推了推眼镜:“目前的磁场约束用的是超导线圈,在蓝顿磁场波动时,线圈的电流会不稳定,导致磁场强度变化——我建议改用‘生物磁场’,用融合了金龟基因的生物材料制作线圈,生物材料能自动适应磁场波动,保持磁场稳定。”
“生物磁场的强度够吗?”都凡问,陈风调出实验数据:“我们做过实验,生物材料线圈的磁场强度可达2特斯拉,是传统超导线圈的1.5倍,而且稳定性提升30%,在蓝顿磁场波动±0.5高斯的范围内,磁场强度变化不超过0.1特斯拉。”
都凡点头:“那应急系统呢?0.1秒的反应时间,传统的机械阀门根本来不及。”
“用生物瓣膜,”负责应急系统的林溪举手,“我们可以设计一种生物活性瓣膜,安装在反物质供应管道上,瓣膜的材料是经过基因改造的心肌细胞,能在磁场波动时,0.05秒内收缩,切断反物质供应,比机械阀门快一倍。”
“心肌细胞的存活时间够吗?”都凡追问,林溪回答:“我们在瓣膜周围设计了营养供应通道,能持续给心肌细胞提供营养,存活时间可达10年,远超反应堆的设计使用寿命5年。”
方案看似可行,但模拟实验时又出现了新问题:生物磁场线圈与生物瓣膜会产生“磁场干扰”——线圈的磁场会刺激心肌细胞,导致瓣膜误收缩,切断反物质供应。
“这可怎么办?”林溪急得直跺脚,反物质供应频繁中断,会导致能源输出不稳定,总部大楼的生物材料打印会中断,军营的生物舱也无法正常“生长”。
都凡盯着全息屏上的干扰数据,突然想到一个办法:“我们给生物瓣膜加一层‘磁屏蔽层’,用超薄的活性合金制作,既能屏蔽线圈的磁场,又不影响瓣膜的收缩——而且磁屏蔽层还能作为应急冷却系统的导热通道,一举两得。”
他让陈风和林溪合作,调整设计方案:在生物瓣膜外包裹一层0.1毫米厚的活性合金屏蔽层,屏蔽层的内部有微型冷却通道,与反应堆的应急冷却系统连接。
再次进行模拟实验:蓝顿磁场波动时,生物线圈的磁场稳定在1.8-2.0特斯拉之间,生物瓣膜没有出现误收缩;当人为制造磁场约束失效时,瓣膜在0.05秒内收缩,切断反物质供应,同时冷却系统通过屏蔽层的通道,在0.5秒内将反应堆温度从1000℃降至500℃,输出功率稳定在安全范围内。
“成功了!”团队成员们欢呼起来,都凡却没有放松——能源站还有一个关键问题:与通讯塔的能源分配。
通讯塔的核心是“跨星系信号放大器”,需要持续稳定的能源供应,一旦能源中断,人类与地球总部的通讯会断开,无法接收密统帝国的最新动态。
“我们在能源站设置两个输出端口,”都凡在图纸上标注,“主端口给总部大楼和军营,副端口给通讯塔,副端口配备备用电池,容量10万度,能在主能源中断时,维持通讯塔工作24小时——这样即使反应堆出现短暂故障,通讯也不会中断。”
他调出能源分配模拟:主端口输出22.5万度/天,副端口输出10万度/天,备用电池每天充电10万度,反应堆的输出功率35万度/天,刚好平衡,没有冗余,但也没有浪费。
5. 通讯攻坚:蓝晶粒子的信号桥梁
解决了能源问题,通讯塔的设计又摆上了台面——蓝顿星球的大气中含有大量蓝晶粒子,这些粒子能增强生物材料的活性,但也会吸收和散射电磁波,导致传统通讯信号的传输距离不超过1000公里,而通讯塔需要覆盖蓝顿全星球(直径公里),还要与地球总部(距离蓝顿星球1.2光年)建立通讯。
“传统的电磁波通讯肯定不行,”负责通讯技术的张野把一杯咖啡放在都凡面前,“蓝晶粒子对电磁波的吸收率达80%,即使我们把通讯塔建到1000米高,信号也传不出1万公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密统帝国请大家收藏:(m.20xs.org)密统帝国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