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的晨露裹着初冬的微凉,在黎明新城的晾晒场上凝结成细小的冰晶。天还没亮透,晾晒场就已经热闹起来——队员们踩着沾着露水的草席,推着木耙来回翻动摊开的稻谷,金色的谷粒在晨光下泛着细碎的光,冰晶融化后在谷粒表面留下一层薄薄的水膜,被初升的太阳一晒,很快就蒸发成淡淡的水汽。
整个联盟正处于“秋收收尾·冬储启动”的关键节点:水稻、玉米、大豆的收割工作已全部完成,共收获稻谷180万斤、玉米120万斤、大豆45万斤,这些粮食正分批在10个晾晒场上进行“干燥定型”;老郑的机械师团队已将联合收割机拆解保养,转而投入仓库改造——给三座主仓库加装“恒温恒湿系统”;苏晚晴的医疗组则分成两组,一组继续监测晾晒粮食的含水率,一组提前对仓库进行消毒,防止储存时出现霉菌污染;就连河港的老河,也带着船员将运输船改成了“干燥物资运输专船”,每天往晾晒场运送生石灰、草木灰等吸湿材料。
晾晒场的西北角立着一块“含水率监测牌”,上面用红、黄、绿三种颜色标注着不同粮食的安全含水率:“水稻≤13%、玉米≤14%、大豆≤12%”。老周每天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便携式水分测定仪”在各个晾晒场巡查,他蹲下身,从稻谷堆里抓一把谷粒,塞进测定仪的样品槽,屏幕上很快跳出数字:“13.5%”。他皱了皱眉,对着不远处翻晒的队员喊:“小王,这块稻谷再翻晒两小时!含水率还高0.5%,达不到入仓标准!”
小王立刻推着木耙跑过来,木耙齿划过草席,将底层的稻谷翻到表面,“周叔您放心!这太阳一晒,中午肯定能降到13%以下!”老周点点头,又走向玉米晾晒区——那里的玉米被摊成5厘米厚的薄层,队员们还在玉米堆里插了几根“通风管”,这是老郑特意设计的,用打孔的竹筒制成,能让空气穿透玉米堆,加速水分蒸发。“玉米含水率13.8%,还差0.2%,再晒一小时就行!”老周在笔记本上记下数据,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和远处仓库改造的电钻声交织在一起。
林墨正陪着老郑在主仓库检查“恒温恒湿系统”的安装进度。仓库顶部悬挂着20个“温度传感器”,地面每隔5米就有一个“湿度探测器”,角落里的“除湿机”和“加热板”已调试完毕,老郑拿着控制台的遥控器,按下“启动”键,屏幕上的数字开始跳动:“温度15℃,湿度30%,符合安全储存标准!”他拍了拍除湿机的外壳,“这机器是用旧时代的空调外机改的,再加上太阳能板供电,就算冬天停电,也能维持三天恒温恒湿,绝对不会让粮食受潮发霉!”
苏晚晴的医疗组在仓库里进行“全方位消毒”,陈阳背着“雾化消毒器”,将稀释后的过氧乙酸均匀喷洒在仓库墙壁和地面上,白色的雾气在仓库里弥漫,带着淡淡的消毒水味。“苏姐,消毒浓度够吗?会不会损伤仓库的木质结构?”陈阳一边喷一边问。苏晚晴拿着pH试纸检测雾滴,“浓度刚好0.3%,对木材没损伤,还能杀死99%的霉菌孢子和虫卵,放心喷!”
河港的运输船刚停靠在晾晒场旁的码头,老河指挥船员搬下一袋袋生石灰,“这些生石灰都是刚烧好的,吸湿效果一流!每100斤粮食撒1斤,能帮着吸收潮气,还能防止小虫滋生!”他拿起一把生石灰,对着阳光看了看——雪白的粉末细腻无杂质,“以前在河港,我们就靠生石灰存粮食,现在有了联盟的恒温仓库,再加上这生石灰,粮食存两年都跟新收的一样!”
可就在晾晒入仓工作即将完成的第二天,意外突然发生了。负责大豆晾晒区的队员小张,慌慌张张地跑到老周身边,手里捧着一把大豆,大豆表面发黏,结成了小疙瘩,用手一捏,还能感觉到明显的潮湿感,部分豆粒上已经长出了淡绿色的霉点。“周叔!不好了!大豆吸潮了!明明早上测含水率才11.8%,晒了一上午,反而升到15%了,还长霉了!”
老周的心猛地一沉,他接过大豆,用水分测定仪测了一下——15.2%,远超12%的安全标准。他立刻走向大豆晾晒区,眼前的景象让他倒吸一口凉气:近2000斤大豆,有三成已经结块,表面发黏,淡绿色的霉点在阳光下格外刺眼;更奇怪的是,旁边的玉米晾晒区也出现了类似情况,原本干燥的玉米粒,表面突然渗出一层细小的水珠,用手摸上去滑溜溜的。
“林墨!苏医生!快过来!”老周掏出对讲机,声音带着急切,“大豆和玉米突然异常吸湿,还长霉了!”
林墨和苏晚晴很快赶到,苏晚晴用无菌棉签从大豆表面沾取了一点黏状物,放在便携式显微镜下观察。屏幕上的画面让她脸色凝重:“是‘吸湿变异体’!这种变异体是一种‘微生物共生体’,由真菌和细菌组成,能分泌‘吸湿酶’,让粮食主动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同时真菌会快速繁殖,形成霉点;更可怕的是,这种变异体能通过空气传播,一旦扩散到其他晾晒区,所有粮食都会受潮发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请大家收藏:(m.20xs.org)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