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的风带着燥热的气息,吹过黎明新城的田野,把满田的金黄又催熟了几分。玉米穗的外皮从翠绿变成深黄,紧紧裹着饱满的籽粒,剥开外皮,金黄的玉米粒像镶嵌在穗轴上的宝石,用牙一咬,硬实的籽粒带着淡淡的甜香——蜡熟期已经过了大半,籽粒里的浆汁早已转化成淀粉,蜡质层也变得坚硬;水稻田更是一片金黄的海洋,稻穗垂得更低,微风拂过,稻浪翻滚,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预告丰收;大豆荚的外壳变成褐色,轻轻一碰就会裂开,露出里面圆润的黄豆,阳光照在豆粒上,泛着油亮的光泽。
这是作物成熟前的最后一道“关卡”——蜡熟期的核心是让籽粒的蜡质层变硬,既能防止水分流失,又能抵御外界的霉菌和虫害,为后续的收割和储存打下基础。联盟里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老周的农务组每天要测三次籽粒的硬度和水分,老郑的机械组在检修收割设备,苏晚晴的医疗组在准备防霉变药剂,连河港的船员都过来帮忙翻晒去年的旧粮囤,所有人都在为“丰收倒计时”做准备。
老周每天天不亮就带着农务组下田,手里的“蜡质层检测仪”是老郑专门为蜡熟期改装的——探头轻轻贴在籽粒表面,就能检测蜡质层的厚度和硬度,屏幕上还会显示“蜡熟完成度”。“东边玉米地:蜡质层厚度0.3毫米,硬度65HB,蜡熟完成度85%,正常!”老周蹲在玉米秆旁,看着屏幕上的绿色数据,忍不住用手掰下一粒玉米,放在手里搓了搓,籽粒表面光滑坚硬,没有一点破损。“按这个进度,再过五天就能完全蜡熟,到时候收割正好,籽粒不容易碎!”
旁边的小王正用“水分测定仪”测水稻籽粒的水分,他摘下一小穗水稻,把籽粒剥下来放进仪器里,几秒后屏幕上显示“水分含量18%”。“周叔,水分刚好!低于20%收割后好储存,不会发霉!”小王兴奋地喊,老周点点头,递给他一顶草帽:“正午太阳毒,测水分的时候别在田里待太久,每块地测三个点就行,数据准了就行,不用贪多。”
林墨正陪着老郑在仓库旁调试“谷物干燥机”。这台干燥机是老郑用旧时代的热风炉改装的,能把收割后的湿粮快速烘干,避免霉变。“你看,现在设定的烘干温度是45℃,风速2米/秒,刚好能把水分从20%降到13%,还不会破坏籽粒的营养。”老郑指着干燥机上的显示屏,上面实时显示着温度、风速和烘干进度,“我还在里面加了‘水分感应’功能,要是粮食水分达标了,会自动停机,不会浪费燃料。”
小李正在测试“粮食输送系统”,他按下按钮,传送带缓缓启动,把旁边的旧玉米粒送到干燥机里。“郑工,输送速度刚好!每小时能送500斤,收割的时候肯定够用!”小李一边说一边调整传送带的角度,确保玉米粒不会撒出来。老郑拍了拍他的肩膀:“收割的时候机器可不能出问题,咱们得提前多备几个零件,万一坏了能及时修。”
苏晚晴的医疗组在田边搭了“防霉变检测站”,白色的帆布棚里摆满了药剂瓶和显微镜。陈阳正用“霉菌孢子检测仪”检测空气里的孢子浓度,他拿着检测仪在玉米地旁走动,屏幕上显示“孢子浓度0.2个/立方米,安全!”。“苏姐,空气里的霉菌孢子不多,暂时不用喷防霉剂!”陈阳松了口气,苏晚晴则在调配“蜡质层保护剂”,她将石蜡乳液、杀菌剂和清水按1:0.5:100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后装进透明的塑料桶:“这保护剂能在籽粒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增强蜡质层的硬度,就算下雨也不怕霉菌附着,等明天咱们给所有地块都喷一遍。”
河港的老河带着船员在仓库里清理旧粮囤。去年的玉米还剩一些,他们要把旧粮挪到旁边的小仓库,给新粮腾地方。“小张,把粮囤里的旧玉米再筛一遍,把碎粒和杂质都筛出去!”老河手里拿着筛子,一边筛一边说,船员们则忙着搬运粮袋,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却没人抱怨。“新粮收回来可得好好存,要是粮囤不干净,新粮容易发霉,咱们大半年的心血就白费了!”老河擦了擦汗,目光落在远处的田野里,眼里满是期待——他还等着新粮收回来,给河港的兄弟们做一顿香喷喷的玉米饭。
可就在小暑蜡熟守护的第七天,意外突然打破了这份平静。负责巡查西边玉米地的队员小张,慌慌张张地跑到老周身边,手里捧着一把发霉的玉米粒——籽粒表面的蜡质层变得坑坑洼洼,上面覆盖着一层绿色的霉斑,轻轻一捏,籽粒就碎了,还散发着一股刺鼻的霉味。“周叔!不好了!玉米发霉了!西边玉米地已经有几十株这样的了,有的穗子一半都长霉了!”
老周的心瞬间揪紧,他接过玉米粒,用放大镜仔细看——蜡质层上有细小的虫洞,霉斑下面还能看到白色的菌丝,这绝不是普通的雨水霉变。“林墨!苏医生!老郑!快到西边玉米地来!”老周掏出对讲机,声音带着急切,“玉米籽粒发霉,蜡质层被破坏,情况紧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请大家收藏:(m.20xs.org)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