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一天一夜里,所有人都连轴转。白天,他们在雪地里翻粮堆、喷热雾、缠电热膜;晚上,他们轮流值守,盯着温湿度屏幕,时不时还要出去扫雪,防止积雪压垮粮囤。老周的脸冻得通红,却依然坚持每小时测一次粮堆;老郑的手被电热丝烫了一下,却依然在调试翻抛机;苏晚晴的声音带着鼻音,却依然在指导队员调配药剂;老河和船员们的鞋子湿透了,却依然在给粮囤加固保温层。
明天晚上10点,最后一次检测结果出来了——所有粮囤的深层温度都回升到19℃以上,湿度降到62%以下,噬温变异体浓度为零,受影响的粮食也全部处理完毕,重新入囤。“成了!噬温变异体被控制住了!粮食保住了!”老周激动地举起巡检仪,屏幕上的绿色数据让所有人都欢呼起来,值守房里的姜汤还冒着热气,驱散了一夜的疲惫。
当天深夜,联盟的食堂里举办了“噬温应对胜利小宴”。后勤组用新粮煮了玉米粥,蒸了红薯,还炖了一锅鱼汤——鱼汤是河港船员下午从冰孔里捞的,鲜得让人暖和。队员们围坐在火炉旁,手里捧着热粥,脸上满是疲惫,却笑得格外安心。
老河喝了一口鱼汤,对林墨说:“以前在末日里,冬天能有口热粥就不错了,现在不仅粮堆安稳,还能喝上鲜鱼汤,这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林墨笑着点头:“接下来咱们就等着开春了,冬天正好能做些准备。老郑要抓紧改装种子培育箱,争取培育出更抗寒的作物;苏医生要整理这一年的变异体资料,给明年的防控做预案;老周则要统计今年的粮食消耗,算好明年的播种量;另外,咱们还要趁着冬天加固田埂和灌溉渠,开春播种就能省不少事。”
老周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明年的种植计划表,上面详细记录了每种作物的播种面积和时间:“明年玉米种30亩,水稻种25亩,大豆种20亩,比今年多15亩,还打算试种2亩抗寒小麦,要是成功了,冬天也能有新粮吃!”
苏晚晴也补充道:“我已经把所有变异体的资料整理成了手册,每种变异体的特性、防控方法都记好了,还配了图,明年队员们人手一本,遇到情况就能快速应对。”
老郑接过话,手里拿着种子培育箱的最新草图:“这培育箱能模拟不同的温度和湿度,还能加‘变异体抗性测试’,明年春天就能培育小麦种子,争取冬天能收获!”
窗外的雪还在下,火炉里的柴火噼啪作响,映得每个人的脸上都暖洋洋的。远处的仓库里,温湿度监测仪的蜂鸣声轻轻回荡,粮囤里的金黄粮食安稳地睡着;培育室里,种子培育箱的框架已经搭好,透着春天的希望;黎明河的冰面上,透气孔的木板上积了薄薄的雪,等待着开春的解冻。
林墨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满是平静和期待。他知道,冬天还没结束,或许还会有雪灾、冻害,或许还会有新的变异体,但只要大家像现在这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跨不过的坎。这些安稳的粮堆,这些不断升级的设备,这些充满希望的计划,都是黎明联盟对“未来”的回答——在这片末日土地上,他们不仅守住了当下的温暖,更播下了明天的希望。
黎明联盟的故事,还在继续。这个冬天,他们在雪地里应对噬温变异体,守护着过冬的粮食;明年春天,他们会在田野里播下新的种子,让绿色重新铺满土地;明年夏天,他们会再次迎战变异体,守护作物的生长;明年秋天,他们会收获更多的金黄,让黎明新城的家园,在末日里愈发坚固、温暖。
在这片被雪覆盖的土地下,希望的根,正在悄悄生长。
喜欢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请大家收藏:(m.20xs.org)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