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的风带着暖意吹进黎明新城,积雪开始融化,顺着仓库的屋檐滴成细流,田野里的冻土渐渐松软,踩上去能留下浅浅的脚印。这是全年种植的“起点关键期”——立春育种准备,所有种子必须在半个月内完成筛选、消毒、催芽,否则错过最佳播种期,全年收成都会受影响。联盟的节奏从冬季的平缓突然加快:老郑的机械组忙着调试“智能种子培育箱”,老周的农务组筛选去年留存的种子,苏晚晴的医疗组做种子检疫,河港的船员则在田边修整灌溉渠,连畜牧据点的人都来帮忙翻晒种子,每个人的手上都沾着泥土或种子,眼底却闪着期待的光——春天的种子,就是明年的希望。
老周每天守在种子晾晒场,手里捧着“种子品质分级表”和“千粒重秤”。分级表上把种子按饱满度分成三级,只有一级种子才会用于育种;千粒重则能算出种子的发芽潜力。“玉米一级种子:千粒重305克,饱满度96%;水稻一级种子:千粒重28克,饱满度94%!”老周对着对讲机喊,声音里满是振奋。他从竹筛里抓了一把玉米种子,颗粒均匀,色泽鲜亮,放在手心轻轻揉搓,“按这品质,明年发芽率肯定能超过90%,比去年还高!”
旁边的小王正用“种子风选机”筛选大豆种子——机器靠风力吹走空瘪种子,饱满的则落在下方的布袋里。“周叔,这风选机真好用,空瘪种子全吹出去了,剩下的个个饱满!”小王一边把筛选好的种子装袋,一边说,额头上已经冒出细汗。老周递给他一瓶水:“别贪快,每批种子都要筛两遍,漏了空瘪的,播种后就会缺苗,还得补栽,更麻烦。”
林墨正陪着老郑在培育室调试“智能种子培育箱”。这是老郑冬天改装的核心设备,能精准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还加了“发芽监测摄像头”,能实时观察种子发芽情况。“你看,玉米种子催芽温度设为28℃,湿度65%,每天光照8小时,按这个参数,3天就能露白。”老郑指着培育箱的显示屏,上面的曲线图实时显示着环境数据,“我还加了‘异常报警’功能,温度偏差超过2℃就会提醒,不会像去年那样,因为温度忽高忽低坏了一批种子。”
小李正在测试“远程观察”功能,他用平板连接培育箱的摄像头,屏幕上清晰地看到种子躺在湿润的育苗纸上,连种皮的纹路都能看清。“郑工,远程观察太方便了!以后不用总跑培育室,在指挥部就能看发芽情况!”小李兴奋地说,老郑笑着敲了敲培育箱:“这设备我调试了一个月,就是为了省心——播种前事多,能省点时间就省点。”
苏晚晴的医疗组在培育室旁搭了“种子检疫站”,桌上摆着显微镜、培养皿和“种子毒素检测仪”。陈阳正用镊子夹起一粒水稻种子,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苏姐,这粒种子没问题,胚是活的,没发现虫蛀痕迹!”苏晚晴则在调配“种子消毒药剂”——用高锰酸钾和清水按1:1000的比例混合,种子浸泡10分钟就能杀死表面的病菌和虫卵。“这消毒剂浓度刚好,既能消毒,又不会损伤种子胚,泡完晾干就能进培育箱。”苏晚晴一边搅拌药剂一边说,目光落在旁边的种子袋上,心里盘算着要在三天内完成所有种子的检疫。
河港的老河带着船员在田边修整灌溉渠,他们用铁锹把渠底的淤泥挖出来,再用石块把渠壁砌整齐,防止漏水。“小张,把渠底的碎冰碴清干净,别等灌溉的时候堵了水管!”老河一边挖淤泥一边说,船员们的裤腿已经沾满泥水,却没人抱怨。“灌溉渠修不好,播种后浇水就麻烦,种子缺水发不了芽,之前的准备就全白费了!”老河擦了擦汗,看着远处的田野,眼里满是期待——他还等着播种后,看着幼苗从土里钻出来,那是最让人安心的景象。
可就在育种准备的第八天,意外突然来了。负责检查玉米种子的队员小张,慌慌张张地跑到老周身边,手里捧着一把发霉的玉米种子——种子表面长着白色的霉斑,轻轻一捏,种皮就碎了,露出里面发黑的胚,闻起来还有股酸臭味。“周叔!不好了!种子发霉了!培育室里的玉米种子已经有好几袋这样的了,有的种子胚都烂了!”
老周的心瞬间沉了下去,他接过种子,用放大镜仔细看——霉斑下面有细小的虫孔,胚已经坏死,这绝不是普通的受潮发霉。“林墨!苏医生!老郑!快到培育室来!”老周掏出对讲机,声音带着急切,“玉米种子发霉,胚被破坏,情况紧急!”
林墨、老郑和苏晚晴很快赶到,培育室里的几袋玉米种子已经被翻开,白色的霉斑在鲜亮的种子堆里格外刺眼。苏晚晴立刻用无菌棉签沾取霉斑,放在便携式显微镜下,屏幕上的画面让她脸色骤变:“是‘噬种变异体’!这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种子胚里的复合变异体——既有真菌,又有微型线虫,真菌会分泌‘溶胚酶’破坏种子胚,线虫则以胚为食,还会在种子间蠕动传播;更可怕的是,它们能在培育箱的温暖环境里快速繁殖,一天就能污染相邻的种子袋,要是不及时防治,所有种子都会被毁掉,今年就没法播种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请大家收藏:(m.20xs.org)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