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的太阳彻底褪去了春日的温和,把热量泼洒在黎明新城的田野上。玉米地的茎秆已经长到一人高,翠绿的叶片像展开的手掌,在风里轻轻摇晃;水稻田的分蘖密密麻麻,水面被遮住大半,只露出零星的波光;大豆地的藤蔓开始攀爬,淡紫色的小花藏在叶片间,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这是作物生长的“冲刺关键期”——拔节期的好坏直接决定后期产量,茎秆要壮、分蘖要多、开花要齐,一旦出问题,之前的养护全白费。联盟的节奏比清明时更紧:老周的农务组每天测茎秆粗度,老郑的机械组忙着搭“防倒伏支架”,苏晚晴的医疗组监测叶片健康,河港的船员则调整灌溉时间,避开正午的高温,每个人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却盯着作物的眼神格外专注——这挺拔的茎秆,就是秋天饱满籽粒的基础。
老周每天扛着“茎秆强度检测仪”在玉米地穿梭,检测仪的探头轻轻抵住茎秆,屏幕上立刻跳出数据。“玉米茎秆粗度2.8厘米,强度15牛顿!达标!”老周对着对讲机喊,声音里带着底气。他蹲下身,拨开玉米根部的土壤,看着粗壮的气生根扎进土里,满意地点点头:“这气生根扎得稳,就算刮点风也倒不了,比去年的苗壮多了!”
旁边的小王正用“叶面养分仪”测水稻叶片,仪器贴在叶片上,几秒后就显示出氮磷钾含量。“周叔,水稻叶片的氮含量刚好,不用补肥!”小王一边记录数据一边说,额头上的汗珠滴在叶片上,很快被阳光晒干。老周递给他一瓶淡盐水:“别光盯着仪器,也看看叶片颜色——叶尖不发黄、边缘不卷曲,才是真健康,要是发现异常,马上告诉我。”
林墨正陪着老郑在玉米地旁调试“智能防倒伏支架”。这是老郑用轻质钢管做的,能根据茎秆高度自动调整高度,还能通过传感器监测风速,风速超过5级就自动加固。“你看,支架间距1.5米,刚好能护住两排玉米,钢管外层裹了软胶,不会磨伤茎秆。”老郑指着刚搭好的支架,眼里满是得意,“我还加了‘茎秆生长预留空间’,支架能跟着茎秆长高慢慢上调,不用后期再拆了重搭。”
小李正在测试“风速联动”功能,他用吹风机模拟5级风,支架的加固卡扣立刻弹出,把玉米茎秆轻轻固定住。“郑工,这支架太智能了!以后不用怕刮风了!”小李兴奋地说,老郑拍了拍支架:“去年刮大风倒了半亩玉米,今年有这东西,就算来台风也不怕!”
苏晚晴的医疗组在田边搭了“叶片健康站”,桌上摆着“病害检测仪”和“虫情观察盒”。陈阳正用镊子夹起一片水稻叶,放在检测仪下:“苏姐,这片叶子没问题,没发现病菌孢子!”苏晚晴则在调配“茎秆防护剂”——用丙二醇(增强茎秆韧性)、多菌灵(防病害)和清水按1:0.5:100的比例混合,喷在茎秆上能防病害还能抗倒伏。“每天傍晚喷一次,避开正午高温,不然药剂会蒸发,没效果。”苏晚晴一边搅拌药剂一边说,目光扫过大豆地的藤蔓,小花刚开,得格外留意虫害。
河港的老河带着船员在灌溉渠旁调整“定时灌溉系统”,他们把灌溉时间定在清晨和傍晚,每次30分钟,既能保证水分,又不会让土壤积水。“小张,把大豆地的灌溉时间再往后调半小时,傍晚6点再浇,那时温度降下来了,水分能留住。”老河盯着计时器,手指在控制面板上按了几下,水流立刻顺着管道流进大豆地。“拔节期缺水最要命,茎秆会变细,后期结不了重穗,咱们得把水给足了!”老河擦了擦汗,看着水流滋润土壤,心里踏实得很。
可就在拔节期的第七天,意外突然砸来。负责玉米地巡查的队员小张,慌慌张张地跑到老周身边,手里捧着一根折断的玉米茎秆——茎秆中间有个手指粗的孔洞,孔洞周围的组织发黑腐烂,轻轻一掰就断了,里面还爬着几条白色的小虫,虫身上沾着褐色的黏液。“周叔!不好了!玉米茎秆断了!西边玉米地已经有十几根这样的了,有的整株都倒了!”
老周的心瞬间沉到谷底,他接过茎秆,用放大镜凑近孔洞——里面的维管束已经被啃得稀烂,小虫还在不停蠕动,黏液里能看到细小的真菌菌丝。“林墨!苏医生!老郑!快到西边玉米地来!”老周掏出对讲机,声音带着急颤,“玉米茎秆被蛀断,情况危急!”
林墨、老郑和苏晚晴赶到时,西边玉米地已经倒了一片玉米株,断口处的褐色黏液在阳光下格外刺眼。苏晚晴立刻用无菌棉签沾取黏液,放在便携式显微镜下,屏幕上的画面让她脸色瞬间惨白:“是‘噬茎变异体’!这是专门寄生茎秆的复合变异体——幼虫蛀食茎秆内部的维管束,真菌则在蛀孔处滋生,分泌‘软化酶’让茎秆变脆,风一吹就断;更可怕的是,幼虫成熟后会爬到叶片上产卵,虫卵随风吹到其他地块,一天就能扩散半亩地,要是不尽快对抗,所有作物都会被蛀断,今年的收成就彻底没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请大家收藏:(m.20xs.org)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