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宗室这台生锈的机器,在金钱与权力的润滑下,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轰隆隆地运转起来时。
朝堂之上的文官集团,尤其是掌控大宋半数以上财富的江南士族官员们,终于,后知后觉地,感到了深深的……不安。
起初,对于皇帝成立“内务府”,让宗室子弟去“搞钱”这件事,他们是抱着一种看笑话的心态。
在他们这些,饱读圣贤之书的士大夫看来,让一群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纨绔子弟,去跟那些猴精猴精的商人打交道?
这,简直是肉包子打狗。
他们甚至私下里打赌,不出半年,皇帝的内帑,就会被这群败家子,亏得底朝天。
然而,事实,却狠狠地,给了他们一记耳光。
内务府成立不到半年,成果,斐然。
被侵占的皇庄、店铺,在皇城司的“协助”下,被一一收回。
敢于反抗的勋贵、官员,直接被安上一个“侵占皇产”的罪名,轻则罢官,重则下狱。
皇家商行,在京城最繁华的地段,一连开了十几家。
从海外的玻璃、钟表,到西域的香料、珠宝,再到江南的丝绸、瓷器,几乎垄断了所有的高端奢侈品贸易。
而那“皇家债券”,更是成了南京城最硬通的“理财产品”。
无数的商贾,挥舞着银票,都一券难求。
因为他们知道,买的,不是利息,而是“身份”,是与皇家搭上关系的“门票”。
短短半年,崇祯皇帝那空空如也的内帑,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重新充盈了起来。
这下,那些江南官员们笑不出来了。
他们惊恐地发现,皇帝正在用一种,他们完全无法理解,更无法插手的方式,建立起一个,完全独立于“国库”之外的……“第二财政”!
这个“第二财政”,由皇亲国戚掌控,由皇城司的暴力机器保驾护航,其敛财的能力,甚至比他们户部,还要恐怖!
最关键的是,他们,根本无法监督!
国库的每一笔收入,每一笔支出,都要经过中书省的审核,要受到御史台的监督。
而内务府的账本,除了皇帝和康王赵构,谁,有资格看?
这意味着,皇帝拥有了一个,不受任何约束的,属于他自己的……钱袋子!
他可以用这笔钱,去做任何他想做的事。
比如,扩建他的御营军。
比如,赏赐那些只听命于他一人的武将。
比如,绕开朝廷,直接在地方上,推行他想要的任何“新政”。
这,对于整个文官集团来说,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他们感觉,自己手中那份,通过“制衡皇权”而获得的权力,正在被釜底抽薪。
一场看不见的战争,在南京城的上空,悄然打响。
无数的弹劾奏章,开始指向内务府。
“臣弹劾康王赵构,纵容宗室,与民争利,致使京城物价飞涨,民怨沸腾!”
“臣弹劾内务府,垄断商贸,打压民间商贾,实乃国之巨蠹!”
“臣弹劾皇家商行,所售之物,皆为奇技淫巧,败坏我朝勤俭之风气,恳请陛下降旨,予以取缔!”
然而,这些奏章递上去之后,全都石沉大海。
崇祯皇帝将这些奏章留中不发,一概不理。
他甚至,在一次小朝会上,当着所有人的面,对康王赵构,大加褒奖。
“康王为朕分忧,为国理财,使内帑充盈,居功至伟!赏!”
皇帝的态度,再明确不过了,让有心制衡皇权的官员们感到了深深的无力。
他们发现,自己手中那无往不利的武器“言官”和“舆论”,在皇帝那绝对的权力,和白花花的银子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苍白。
他们,输了。
输给了,这个他们根本看不懂的,年轻的皇帝。
而崇祯皇帝,则在御书房内,看着内务府呈上来的,那份盈利节节攀升的报表,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从今天起,他终于可以挺直了腰杆,去做一个,真正意义上,不为钱发愁的……“有钱人”了。
这盘大棋,走得,险,却也走得,妙。
......
时间就像脱了缰的野狗,怎么拉也拉不住。
一眨眼,过去了四年。
崇祯十年,夏。
长江入海口,水天一色。
一艘悬挂着“林”字旗号的巨型福船,在两艘水师炮舰的护航下,正平稳地,驶入南京城外的龙江关(即南京水关)。
船长林观,站在船头,任由那带着湿润水汽的江风,吹拂着他古铜色的脸颊。
他是一个在泉州长大的老“海客”,一生的光阴,大半都在与风浪搏斗。
这是他两年来,第一次,回到大宋。
“船首!看啊!那是什么!”
一名年轻的水手,指着江岸,发出了震惊的呼喊。
林观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即便是他这样见惯了风浪的老手,也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只见龙江关的码头,早已不是他记忆中那个陈旧、拥挤的河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朕避他锋芒?龙纛前压,天子亲征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朕避他锋芒?龙纛前压,天子亲征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