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默言在拟好的奏折末尾添上 “查核无异” 四字,笔尖的墨汁饱满,落下时透着不容置疑的郑重。周延看着那行字,忽然伸手抹了把脸,对张启道:“刚才话说重了,张大人莫怪。”
张启愣了愣,随即笑道:“周将军也是为了北境安危,我明白。”
阁外的阳光已升至中天,照在文渊阁的匾额上,“文渊” 二字的金边闪闪发亮。七人走出阁门时,脚步都比来时轻快了些。林文昭抱着民情簿,正和王砚讨论桑皮纸甲胄的推广;周延拍着李默言的肩膀,不知在说些什么,引得素来严肃的李御史也笑了;张廷玉和张启并肩走着,叔侄二人低声交谈,背影竟有种难得的融洽。
苏凝站在御花园的假山上,将这一切看得真切。兰递给她一块帕子:“娘娘,您看他们……”
“吵得好,合得更好。” 苏凝望着文渊阁的方向,嘴角的笑意温柔,“就像揉面团,得使劲揉,才能起筋道。这内阁,总算有了点样子。” 她转身时,看见赵晏正站在不远处的海棠树下,手里拿着那本被苏凝批注过的《贞观政要》,眼里的光比阳光还亮。
“都看见了?” 苏凝走过去。
赵晏点头,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他们把北境和江南的事都解决了,还用桑皮纸做甲胄,又省钱又管用!”
“这就是内阁的用处。” 苏凝拂去他肩头的花瓣,“一个人的想法有限,七个人凑在一起,总能想出更周全的法子。但你要记住,他们议的是事,你掌的是心 —— 民心向背,才是最终的准星。”
赵晏接过那份呈上来的奏折,见上面七人的署名依次排开,笔迹或沉稳或张扬,却都透着 “共担” 的意味。他提笔写下 “准奏”,墨色透过纸背,像在为这场首阁议事,盖下一个圆满的印。
文渊阁的窗棂在午后的风里轻轻晃动,案上的青花瓷盏还留着余温。那枚 “内阁” 印信静静躺在中央,七根竹节的印钮在光影里交错,像七双手紧紧握在一起。
首阁议事不是终点,是永熙朝内阁辅政的第一颗脚印。这脚印或许还带着青涩,却踏得踏实,朝着民心所向的方向,一步一步往前挪。而苏凝知道,她要做的,就是看着这脚印越来越稳,直到能托住整个江山的重量。
喜欢深宫孤女请大家收藏:(m.20xs.org)深宫孤女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