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参见陛下,参见太后。” 七人躬身行礼时,忽然发现亭柱上贴着张纸,上面是赵晏写的 “阁稳则政通,政通则民安”,笔锋虽还有些稚嫩,却透着股认真。
“都坐吧。” 苏凝示意他们落座,目光扫过七人,见张廷玉的鬓角又添了些白,周延的独臂动作比往常灵便了些,李默言的青布朝服换了件新的,显然是百姓送的,“半年前,你们第一次议事,为了‘用旧臣还是新官’吵得面红耳赤;现在讨论春耕,却能想到一块去 —— 这就是‘阁稳’。”
赵晏给每人递过茶盏:“朕昨天去户部,看见今年的秋税比去年多了一成,不是加了税,是百姓自愿多交的,说‘朝廷办事实在,咱也不能藏着掖着’。这就是‘政通’。”
周延喝了口茶,忽然挠挠头:“其实臣还是觉得,有些新规矩太文绉绉。但上次去青州,看见当年一起守过城的老兵,现在能顿顿吃上饱饭,就觉得…… 文绉绉也没啥不好。”
众人都笑起来,亭外的菊花在风里轻轻摇晃,像在应和。张廷玉望着远处的宫墙,那里的炊烟正袅袅升起,在秋日的天空里织成淡淡的网:“老臣伺候过三朝君主,从没见过哪个朝代的内阁,能像现在这样 —— 不是谁压着谁,是谁也离不开谁。”
苏凝的目光落在赵晏身上,少年帝王正听着阁臣们说话,眼里的光比阳光还亮。她忽然想起很多年前,先帝在这亭里说 “治理天下,就像种菊花,你得知道它喜阴还是喜阳,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施肥,急不得,也懒不得”。如今看来,这永熙朝的 “菊花”,在七人的合力浇灌下,总算冒出了繁盛的花苞。
散席时,夕阳把七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七根稳稳扎在土里的桩。赵晏站在亭前,看着他们并肩离去的背影,忽然明白母亲说的 “阁稳政通” 不是一句空话 —— 是漕运船上多出来的米粒,是北境士兵身上轻便的甲胄,是江南农户画的饱满麦穗,是每个普通人脸上慢慢舒展的眉头。
文渊阁的灯在暮色里次第亮起,七张案上的文书还在等着批阅,铜炉里的艾草香混着墨香,在空气里慢慢散开。那枚 “内阁” 印信静静躺在中央,七根竹节的印钮在烛火里泛着温润的光,像在诉说:永熙朝的安稳,从来不是哪个人的功劳,是七颗心慢慢贴近的温度,是七双手共同托举的重量。
而这,才只是开始。
喜欢深宫孤女请大家收藏:(m.20xs.org)深宫孤女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