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熙二十三年的重阳,御花园的菊花开得泼泼洒洒,把青石小径铺成了锦绣路。金丝菊的花瓣像熔金,墨菊的蕊心藏着夜,连最不起眼的野菊也攒着劲儿,在假山石缝里挤出星星点点的白。太子赵瑾站在观菊台的汉白玉栏杆边,手里的白玉棋子被体温焐得温热,指节却因用力而泛白 —— 方才二皇子赵瑜在父皇面前对出的那句 “战地黄花分外香”,分明比他的 “采菊东篱下” 更得青睐,连向来严肃的周将军都抚着胡须笑了,说 “二皇子这气魄,有北境风雪的味道”。
“殿下,您看二皇子那边。” 侍读太监小李子踮着脚,声音压得像蚊子哼,“他正给侍卫们分重阳糕呢,还说‘兄弟们守着这园子,风里来雨里去,比我们这些养在温室里的金枝玉叶辛苦’,您听听,这不是明着说您……”
赵瑾的棋子 “啪” 地砸在石桌上,黑子撞翻了白子,在棋盘上滚出老远。他自六岁被立为太子,太傅教的是 “端方中正”,嬷嬷训的是 “喜怒不形于色”,连走路都得踩着金砖的缝,生怕失了 “储君威仪”。可赵瑜偏不按规矩来,十三岁就跟着周将军去北境,回来时晒得像黑炭,胳膊上还缠着带血的布条,却在御书房里眉飞色舞地讲 “雪地里煮马肉”,把父皇逗得直乐;去年江南水灾,他又自请去赈灾,踩着没过膝盖的泥浆给百姓送棉衣,回来发着高烧还念叨 “灾民的粥里得掺点米糠,顶饿”。
“他那是哗众取宠。” 赵瑾的声音冷得像结了冰,目光扫过不远处的人群。赵瑜穿着藏青色常服,袖口磨出了毛边,正蹲在花坛边,给几个小太监比划着什么,手舞足蹈的样子活像街头说书先生。阳光落在他晒成小麦色的脸上,汗珠顺着下颌线滚进领口,映得脖颈上的青筋像跃动的小蛇 —— 那是常年拉弓留下的痕迹,粗野,却带着鲜活的劲儿,让赵瑾觉得自己身上的锦袍都沉了,像裹着层湿棉絮。
小李子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观菊台入口的动静打断。兰姑姑扶着太皇太后苏凝,正一步步走上台阶。苏凝穿了件石青色常服,领口绣着暗纹兰草,头上只簪了支羊脂白玉簪,银丝般的白发在菊香里轻轻颤。她的脚步比往年慢了些,可那双眼睛依旧清亮,像浸在泉水里的黑曜石,扫过棋盘时,目光在散乱的棋子上停了停。
“瑾儿这棋,下得有些急了。” 苏凝的声音带着笑意,像秋风拂过菊丛,“黑子太锐,容易把自己逼进死胡同。”
赵瑾心里一凛,忙躬身行礼:“孙儿见过皇祖母。是孙儿心浮气躁了。” 他知道太皇太后话里有话 —— 昨日他让人把东宫的仪仗往养心殿挪了半寸,想让父皇看见 “太子威仪”,今早却听说赵瑜带着北境老兵给父皇演示 “雪地练兵”,把他的心思衬得像个笑话。
苏凝走到棋盘边,拾起那枚滚到栏杆边的白子,轻轻放在黑子旁,恰好堵住了黑子的去路,又留了条活路。“你看,不必非要吃掉对方。” 她指尖划过棋盘的木纹,“赵瑜在北境跑,是他的道;你在东宫读策论,是你的道。就像这菊,有的喜阳,开得张扬;有的耐阴,开得含蓄,何必非要比个高下?”
她转头看向赵瑜的方向,那小子正举着块重阳糕,跟侍卫们猜拳,输了的人被抹了满脸糕粉,笑声震得菊瓣都落了。“他在边关见惯了生死,说话难免带些江湖气;你在东宫听多了经史,行事自然端方 —— 这不是缺点,是你们的本分。”
赵瑾看着棋盘上的白子,忽然想起十岁那年,他和赵瑜抢一块桂花糕,赵瑜把糕掰成两半,自己咬了口带枣泥的,把剩下的推给他:“皇兄吃甜的,我吃带核的。” 那时赵瑜的门牙刚换,说话漏风,却把最甜的一半让给了他。
“皇祖母教训的是。” 赵瑾的声音软了些,“孙儿只是…… 只是觉得,父皇最近总夸二弟,是不是……”
“是不是觉得自己失了宠?” 苏凝笑着打断他,拿起兰姑姑递来的茶盏,里面是今年新制的菊普,茶汤红亮,飘着淡淡的药香,“你父皇夸赵瑜,是夸他‘知民间苦’;但他看你的策论时,总在批注里写‘此处可入国策’—— 一个是眼下的欢喜,一个是长远的打算,哪能混为一谈?”
她抿了口茶,把茶盏递到赵瑾面前:“尝尝这个。菊花清热,普洱养胃,混在一起,既不寒也不燥 —— 做太子也一样,得有菊花的清,也得有普洱的沉,才能立得住。”
赵瑾刚接过茶盏,就听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赵瑜捧着一束野菊跑过来,花朵上还沾着泥土,却开得精神抖擞,像一群刚打完胜仗的小兵。“皇祖母!您看我在假山后摘的!这花皮实,不用人浇水也能活,周将军说叫‘韧菊’,北境的石缝里全是这个!”
他跑得急,带起的风掀了苏凝的袍角,露出里面打着细补丁的衬里 —— 那是去年给北境缝棉衣时,不小心被针扎破的,她一直没让人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深宫孤女请大家收藏:(m.20xs.org)深宫孤女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