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七年五月,京城的夏意已浓。御花园的牡丹褪去了雍容,石榴花却开得热烈,火红的花朵缀满枝头,与廊下蔓延的绿藤相映,透着蓬勃的生机。就在这草木繁盛的时节,9岁的萧承月身着素色布裙,正式拜苏明玥为师,踏入了医术的殿堂。没有繁琐的拜师仪式,只有一方药田、一间医馆、一本医书,以及一颗纯粹的“为民祛疾”之心,陪伴她开启了日复一日的学医之路。
每日天刚破晓,天边泛起鱼肚白,御花园的晨雾还未散尽,萧承月便已准时出现在药圃旁。苏明玥早已等候在那里,手中提着一个竹篮,篮里放着小锄头、竹篓和一本《草药图谱》。药圃里种满了各式草药,薄荷的翠绿、甘草的浅黄、艾草的深绿、金银花的雪白,层层叠叠的叶片上挂着晶莹的露珠,空气中弥漫着清苦中带着甘甜的药香。
“月丫头,今日我们先识薄荷与甘草。”苏明玥蹲下身,指尖抚过一株长势旺盛的薄荷,叶片翠绿鲜嫩,边缘带着细密的锯齿。“你看这薄荷,性凉,味辛,叶片揉碎后有清凉香气,能清热解暑、疏散风热,夏天百姓中暑或感冒发烧,常用它泡茶或入药。”
萧承月学着姑姑的样子,轻轻摘下一片薄荷叶,放在鼻尖轻嗅,一股清凉的香气瞬间沁入心脾,驱散了清晨的微寒。她又伸出指尖,轻轻揉搓叶片,汁液沾在手上,凉意久久不散。“姑姑,这薄荷好清凉!”她眼中满是新奇,“我记得去年在惠民医馆,你给发烧的小弟弟开的药方里,就有薄荷。”
“没错。”苏明玥笑着点头,又指向不远处几株根茎粗壮的植物,“那是甘草,性温,味甘,根茎呈圆柱形,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质地坚实。它能益气补中、清热解毒,还能调和诸药,很多药方里都少不了它,就像做饭时的盐,看似普通,却能让药效更平和。”
萧承月小心翼翼地拨开甘草周围的泥土,露出一截红褐色的根茎,用小锄头轻轻挖起,根茎饱满,断面呈黄白色,嚼一口,甘甜的滋味在舌尖蔓延开来。“甘草是甜的!”她惊喜地说道,“和薄荷的清凉完全不一样。”
苏明玥递给她《草药图谱》:“你把实物和图谱对照着记,不仅要记住它们的形态、颜色、气味,还要记住药性、功效和用法。比如薄荷要采嫩叶,晒干后入药;甘草要挖根茎,去除须根后切片晾晒。每种草药都有它的脾气,记错一点,用在药方里可能就会差之千里。”
萧承月认真点头,将甘草根茎放回土中,拿起图谱仔细比对。她的小手指着图谱上的线条,逐一核对叶片的形状、根茎的纹理,嘴里还小声念叨着:“薄荷,性凉,味辛,清热解暑;甘草,性温,味甘,调和诸药……”晨风吹过,药香浮动,她的声音清脆,与远处的鸟鸣交织在一起,格外悦耳。
接下来的日子里,萧承月跟着苏明玥认识了一株又一株草药。识艾草时,她学着姑姑的样子,感受叶片背面白色的绒毛,记住它温苦的药性和散寒止痛的功效;识金银花时,她分辨着初开的白色与盛放的黄色花朵,牢记它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作用;识陈皮时,她抚摸着晒干的橙皮,品味着那股辛香,将理气健脾的功效刻在心里。
每认识一种草药,她都会亲手采摘、晾晒、储存,将其分类放进小药罐,贴上写有草药名称、药性、功效的标签。有时为了记住某种草药的形态,她会蹲在药圃旁观察许久,甚至画下来;有时为了区分相似的草药,她会反复嗅闻气味、品尝滋味,直到完全分清为止。苏明玥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学医最忌浮躁,萧承月这份耐心与认真,正是医者最可贵的品质。
午后的时光,萧承月则在惠民医馆的偏房里研读医书。案几上放着一本泛黄的《基础医理》,书页上密密麻麻写满了苏明玥的注解。她端坐在案前,腰背挺直,小声诵读着医理条文:“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
《基础医理》晦涩难懂,尤其是“经络穴位”部分,十二经络、三百六十余穴位,名称古怪,位置难记,让年幼的萧承月犯了难。“姑姑,‘足三里’到底在哪里呀?”她皱着小眉头,指着书上的图解,“图解上画得不清楚,我找不到准确的位置。”
苏明玥走过来,拉起萧承月的手臂,在她的小腿外侧比划着:“足三里在犊鼻下三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你看,这里有个凹陷,按压下去会有酸胀感。”说着,她用指尖轻轻按压萧承月的足三里穴。
萧承月立刻感觉到一股酸胀感从穴位处蔓延开来,忍不住说道:“姑姑,真的有酸胀感!”
“这就是穴位的特性。”苏明玥说道,“针灸的疗效,全靠找准穴位。若是位置偏差,不仅没有效果,还可能伤害病人。”
萧承月看着姑姑手中的银针,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姑姑,你用银针刺在我身上吧!我想亲自感受一下穴位的酸胀感,这样才能记得更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请大家收藏:(m.20xs.org)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