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九年二月,江南的早春已带着几分暖意。苏州城笼罩在一片温润的晨光中,河道里的冰面早已消融,乌篷船摇着橹声缓缓驶过,激起层层涟漪;岸边的柳枝抽出了嫩绿的新芽,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街头巷尾的商铺早早开门,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透着浓浓的烟火气与生机。
这一日,苏州府衙内却透着几分不同寻常的肃穆。萧承泽站在书房窗前,望着窗外熟悉的景致,心中百感交集。他来到苏州历练,已满一年。这一年,他褪去了京城储君的青涩,在江南的水土滋养与地方治理的实践中,逐渐成长为一位沉稳、务实、心系百姓的管理者。
回首这一年的历程,仿佛就在昨日。去年二月,他怀揣着对地方治理的懵懂与好奇,来到这座“人间天堂”。初到苏州时,他虽熟读圣贤书,通晓经史子集,却对地方的实际情况一无所知。卷宗上的“民生安乐”“赋税充盈”,与他微服走访时看到的薪资纠纷、水利失修、百姓疾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让他深刻意识到,纸上谈兵终觉浅,唯有躬身实践,才能真正懂得治理之道。
这一年里,他协助苏明轩,一件事一件事地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丝绸作坊的薪资纠纷,曾让工人们怨声载道,作坊主们焦头烂额,甚至引发了罢工事件。他没有简单地偏袒任何一方,而是深入作坊,与工人、作坊主促膝长谈,了解双方的难处与诉求,最终提出“按产量定薪资+设立工坊协会”的方案,既保障了工人的权益,又给了作坊主缓冲的空间。如今,苏州的丝绸业日益繁荣,工人们安心做工,作坊主们专心经营,工坊协会成为劳资双方的桥梁,再也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纠纷。
农田水利的修复,更是关乎苏州百姓的生计。初到苏州时,他亲眼看到城郊的田埂被洪水冲垮,稻田被淹,农户们望着受损的田地愁眉不展。他深知“民以食为天,农为邦之本”,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于是,他牵头从府库拨款,组织百姓成立“水利修建队”,亲自挽起衣袖,与百姓们一同顶着寒风搬运砖石、挖掘沟渠。三个月的时间里,被冲垮的田埂全部修复加固,淤塞的河道得以疏通,易涝地区开挖了排水渠,缺水地块修建了蓄水塘。如今,春日播种时节,清澈的河水通过沟渠流入农田,坚固的田埂守护着万亩良田,百姓们再也不用担心洪水的侵袭,脸上洋溢着对丰收的期盼。
除了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他还积极推广高产作物。他从京城带来了改良后的水稻与小麦种子,在苏州城郊开辟试验田,邀请经验丰富的老农进行试种。他亲自参与播种、灌溉、施肥的全过程,记录作物的生长情况,总结种植经验。经过半年的试种,改良后的作物产量比传统作物提高了三成。他立刻组织百姓进行推广,手把手地教他们种植技巧,并为贫困农户免费提供种子。如今,苏州的田野上,到处都是长势喜人的高产作物,百姓们的粮食收成有了保障,再也不用为温饱问题发愁。
这一年里,他的足迹遍布了苏州的每一个州县。无论是繁华的城镇,还是偏远的乡村,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微服走访,走进农户的家中,坐在作坊的织布机旁,站在田间地头,与百姓们拉家常、问疾苦,倾听他们的心声与诉求。他了解到偏远山区的百姓看病难,便协助苏明轩在各村镇设立了简易的医疗点,派遣医馆的郎中定期巡诊;他得知有些乡村的孩子因家境贫困无法上学,便牵头募集资金,修建了几所义学,聘请先生为孩子们授课;他发现部分州县的交通不便,影响了物资流通与百姓出行,便向苏明轩提议,修缮乡村道路,疏通乡间河道。
每一件事,他都亲力亲为;每一个诉求,他都记在心上。他用实际行动,赢得了苏州百姓的信任与爱戴。百姓们不再把他当作高高在上的太子,而是把他当作贴心人、主心骨。街头巷尾,人们纷纷称赞:“太子殿下真是为民做主的好储君,他为我们做的好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离开苏州的前一夜,府衙的书房里灯火通明。萧承泽坐在案前,铺开宣纸,提起毛笔,准备写下自己这一年的历练心得。烛光下,他的眼神坚定而明亮,脑海中浮现出这一年来的点点滴滴——与百姓一同劳作的汗水,解决纠纷后的欣慰,看到作物丰收时的喜悦,倾听百姓诉求时的沉重。这些经历,如同一个个印记,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也让他对地方治理有了深刻而独到的认识。
他挥毫泼墨,笔尖在宣纸上流淌,写下了《江南历练心得》的标题。随后,他略一沉吟,便奋笔疾书:
“景和八年二月,余赴苏州历练,至今已满一载。初至江南,虽闻‘人间天堂’之名,然躬身实践后方知,地方治理之难,非书本所能尽述。一岁之间,协助苏公明轩,解劳资之纠纷,修水利之废弛,推高产之作物,访州县之民情,感慨良多,收获颇丰。现将所思所悟,总结如下,以诫己身,以资将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20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20小说网!
喜欢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请大家收藏:(m.20xs.org)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