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请假,这是补回来的一章)
密室之内,周明通过传道授业天赋连接众生信念,心神如一张大网,笼罩着整个神州。
他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接收那汇聚而来的信念之力,而是主动地去“聆听”、去“感受”、去“引导”。
那亿万生灵因思考而迸发的智慧火花,如漫天星辰,璀璨夺目。
这些灵感、创造、奇思妙想,汇聚成一条奔流不息的智慧长河,反过来冲刷、淬炼着他的神意,让他对“通脉”的理解愈发深刻。
他体内的微末络脉,在这智慧之火的照耀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逐一点亮。
修行进度一日千里。
周明心念微动,视线仿佛穿透了万里空间,落在了那片冰封的极北之地。
在那里,一道孤傲的身影,一杆静默的长枪,正在与世间最酷烈的风雪对峙。
……
黑龙江畔,冰原一望无际。
李书文独自一人,静立于那道被他一枪划开的冰之裂谷旁。
这道天堑,在过去的半个月内,成了沙俄士兵心中不可逾越的禁区。
他没有练枪,只是站着。
他的目光似乎穿透了风雪,望向了南方。
在那里,他能“看”到,一条钢铁巨龙正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穿行,那是京邵铁路。
他能“看”到,一座座高炉钢花飞溅,那是工业的脉搏。
他能“看”到,无数个工地、学堂、矿山,热火朝天,那是文明的呼吸。
他也能“感”到,在更北方的战场遗址上,那股由五千白虎道兵意志凝聚而成的军煞之气,并未因战争结束而消散。
反而如一头蛰伏的凶兽,时刻守护着这片土地,炽烈、纯粹、充满守护的执念。
他回顾自己的一生。
从沧州小村走出的少年,一心只为枪法之凌厉,杀人只需一招。
那时的他,枪是纯粹的杀伐之器,人是孤高的武痴。
后来,得遇先生,武道信念被重塑。
他北上横扫旧武林,枪意中融入了“革鼎”之念,为新秩序扫清障碍。
再后来,他奉命镇守国门,一杆枪,便是华夏的界碑。
从杀伐,到守护的革鼎,再到如今镇国之重器。
沙俄溃兵的恐惧、白虎军魂“守土”的意志、神州大地万物复苏的脉动……无数纷杂的意念,在他心中交织、碰撞、融合。
“杀,是为了不杀。”
“战,是为了止战。”
李书文喃喃自语,眼中的迷茫散去。
他手中的长枪依旧是那杆凡铁长枪,但枪身上,却仿佛多了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韵味。
他缓缓举枪,向前刺出。
没有破空声,没有罡风,甚至没有带起一丝风雪。
这一枪,平平无奇,仿佛只是一个初学者最基础的动作。
然而,前方百丈之外,一座高达数十米的巨大冰山,无声无息地从中间裂开,切口平滑如镜。
紧接着,整座冰山,从内到外,化作了最细腻的粉末,被风一吹,便散于无形。
这一刻,李书文的“天地之势”大成。
不再是单纯地借用天地间的杀伐之气,而是他自身,就化作了这方天地的规矩,是秩序的执行者。
杀伐,即是守护。
守护,亦需杀伐。
两者圆融一体,再无分别。
他的武道,真正踏入了掌控天地之势的门径。
......
星火主城,武备学堂的藏书阁内。
孙禄堂放下了手中的毛笔,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
在他面前,是最后一份经过他亲手批注、归类的武道典籍。
这几个月来,他几乎将神州大地上所有流传下来的武学功法,无论正邪、高低,全部梳理了一遍。
从最粗浅的壮丁拳脚,到各门各派的秘传绝学,再到振华体系全新的《肉身修炼法》。
万千法门,在他眼中流转而过。
起初,他看到的是招式、是劲力、是法门。
后来,他看到的是流派、是传承、是兴衰。
而现在,他闭上双眼,那万千法门尽数褪去,只剩下了一个最纯粹、最本质的东西——人,对于自身潜力的探索,对于生命进化的渴望。
无论是谁,无论何种功法,其源头,皆是如此。
“道,不远人。”
孙禄堂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他一直以来所追求的“传承”,是继承,是发扬,是为后人开路。
但此刻,他有了更深的领悟。
真正的传承,不是给予,而是点亮。
是告诉每一个后来者,那通往至高的火焰,不在别处,就在他们自己的身体里,在他们自己的意志中。
刹那间,孙禄堂周身的气势悄然一变。
那股原本兼容并蓄、渊深似海的“传承之势”,陡然间变得炽烈、光明、普照万物。
他整个人仿佛化作了一轮“大日”,不再是单纯地照亮一条路。
而是散发出无穷的光和热,让每一颗种子都有机会破土发芽,让每一条溪流都能映照出日月的光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让你教书启民智,你教全民修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让你教书启民智,你教全民修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