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势,由“继承”蜕变为“源头”。
……
这样的蜕变,并非只发生在李书文和孙禄堂两人身上。
神州大地,广袤无垠的地下深处。
徐莽手持一根特制的合金钢棍,插入坚硬的岩层。他闭着双眼,心神顺着钢棍,与广袤的地脉融为一体。
过去,他感悟大地,感受到的是其厚重、承载、坚不可摧。
而现在,随着无数铁路、矿脉、水利工程的修建,他感受到了大地的“呼吸”。
他能“听”到,地下水脉的奔流,矿物在高温高压下缓慢的演变,地壳板块间微弱的应力调整。
大地,不仅是承载万物的基石,更是生养万物的母亲。
它的每一次脉动,都充满了最原始、最磅礴的生机。
“原来,守护的极致,是创造。”
徐莽的“大地之势”中,那股山岳般的厚重悄然转化,多了一股温润而磅礴的生机。
他整个人,仿佛成了大地意志的延伸。
汉口,振华第一精密器械坊。
程廷华正戴着一副特制的水晶放大镜,小心地校准着一台蒸汽机核心部件。
他痴迷地看着那些齿轮、连杆、活塞,在自己的调校下,严丝合缝,运转得越来越流畅,越来越高效。
从最初的八卦掌,到后来的机括之术,再到如今的工业机械。
他一生都在与“规律”和“秩序”打交道。
“势,不是玄之又玄的意念,而是万物高效运转的规则本身。”
他手中的扳手轻轻一拧,那台蒸汽机发出了流畅而富有韵律的轰鸣。
程廷华的“秩序之势”,在这一刻变得无比清晰。
不再是虚无缥缈的感知,而是可以被计算、可以被优化、可以被应用的,最根本的物理法则。
粤省,某个大型水利工程的工地上。
李瑞东背着手,看着数万民夫在统一的号子声中,协同劳作,将一块块巨石精准安放到堤坝上。
他的“众生之势”,早已不是当初那种感性的、模糊的共鸣。
在苏清雪和刘知远等人的帮助下,他学会了用数据、用模型去分析这股力量。
他看到了人心的汇聚,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架构,转化为改天换地的物质力量。
他的势,变得理性、精准而高效。
……
不仅仅是他们。
在北方军营中磨砺的周锦诚、周小虎等人,在军煞洪流的冲刷下,他们的“势”带上了金戈铁马的锋锐与秩序。
在各自岗位上奋斗的李铁山、赵无极、姜婉儿等先行者。
在现实与民初的双重历练中,他们的武道意志与各自的职责完美融合,找到了独属于自己的道路。
这些突破,不像李书文、孙禄堂那般石破天惊,引动气象。
它们更像是春日里解冻的溪流,像是沃土下萌发的嫩芽。
无声无息,却又无处不在。
它们共同汇入了那条名为“华夏”的奔腾长河,让整个文明的气运,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上升腾。
这一切,都被密室中的周明尽收眼底。
他欣慰地笑了。
这,才是他想要的“布武天下”。
不是培养出一两个绝世强者,而是点燃整个文明自我进化的火焰。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光发热,最终汇聚成照亮整个时代的太阳。
喜欢让你教书启民智,你教全民修武?请大家收藏:(m.20xs.org)让你教书启民智,你教全民修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