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学生们只是好奇地围观这个“高科技”书架。第一个吃螃蟹的,是一个看起来有些腼腆的大一女生。她在书架前徘徊了很久,目光落在一本八成新的《线性代数及其应用》上。她拿出手机,对着书架上的总码扫了一下。
手机界面跳转到“智书”页面,显示了书架所有可租书籍的列表。她找到那本《线性代数》,点击“租借”。系统显示:建议售价65元,押金需冻结52元(80%),学期租金25元。她犹豫了一下,看了看旁边新书75元的标价(苏蔓店里兼卖少量新教材作为对比),又看了看这本品相不错的二手书,最终点击了支付。押金冻结成功提示弹出,对应的书架门锁“咔哒”一声弹开!
女生惊喜地轻呼一声,小心翼翼地取出那本书,关上门。锁舌落下。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
“同学,这就租好了?”苏蔓在一旁笑着问。
“嗯!好方便啊!”女生抱着书,开心地点点头。
这一幕,被旁边几个观望的学生看在眼里。
几天后,一个男生来租《大学物理》;
又过了两天,几个结伴的学生租走了《微观经济学》和《管理学原理》…
虽然租借量远不如“智伞”下雨天火爆,甚至不如“智盒”的临时寄存,但每一单的成功租借,都意味着陈默的“抛砖引玉”策略,完成了从“回收”(抛砖)到“流转”(引玉)的第一次闭环!现金开始回流!
陈默守在后台,看着“智书”模块下那缓慢但持续增加的租金收入记录,激动得手心冒汗。每一笔收入,都代表着他回收时支付的成本正在被一点点覆盖,更代表着这个看似不可能的“第三窟”,终于透进了一丝光亮。
然而,挑战才刚刚开始。问题接踵而至:
* **库存不足:** 试点书架上只有几十本书,很快被租走一小半,品类也不全。需要持续回收补充。
* **分拣效率低下:** 人工录入书籍信息、评估品相、定价,效率太低,成为瓶颈。
* **系统小BUG:** 出现过一次用户还书后押金未及时解冻的情况,引发投诉。
* **冷门教材无人问津:** 回收时收进来的几本冷门专业书,一直无人租借,成了死库存。
* **押金压力:** 虽然押金是冻结而非收取,但大量教材被租借时,需要冻结的资金总额也不小,对陈默的资金流是潜在压力。
最让陈默头疼的,是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性”问题。他发现,有学生租了书后,在书里做了大量笔记(虽然规则要求尽量保持整洁),甚至轻微损坏。这会影响书籍的下次出租价值和品相评估。如何约束?
看着书架上渐渐减少的书籍和后台不断增加(尽管缓慢)的租金记录,陈默揉了揉发酸的眼睛。仓库里,回收来的教材依旧堆积如山,等待着他去分拣、录入、贴标。
“抛砖引玉…”他拿起一本封面有些卷边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轻轻掸去灰尘。引来的“玉”还很小,很碎,回收的“砖”成本沉重如山。但至少,循环的轮子,被他用最笨拙、最吃力的方式,一点一点地推动起来了。
他走到那个改装的书架前,看着玻璃门后一本本承载着知识的书籍。它们不再是死气沉沉的库存,而是连接着不同年级、不同需求学生的桥梁,也是他在这寒冬里,用智慧和汗水挖掘出的第三口求生之井。井水虽细,却源源不断。
他深吸一口气,打开那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开始手动输入书名、ISBN、出版社、版次信息。枯燥、重复,但每一步,都踩在“筑基谋存”那布满荆棘却必须向前的路上。他知道,在分拣完这批书之前,在解决那些新冒出的问题之前,他连疲惫的资格都没有。
喜欢商海纵横128计定乾坤请大家收藏:(m.20xs.org)商海纵横128计定乾坤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