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的信息如同黑暗中的灯塔,瞬间指明了方向,却也带来了更艰巨的挑战——攻下方教授这座孤高的堡垒!
陈默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调整战略重心!
暂停设备租赁: 集中资源,主攻“知味书屋”!
“易站”聚焦文化品类: 立刻在“星火易站”开辟“书香流转”专区,重点吸引二手教材、经典读物、艺术画册等文化类物品交易。同时,技术部连夜开发专属页面,突出“知识共享”、“以书会友”的社区氛围。
组建“文化攻坚”小组: 陈默亲自挂帅,苏蔓负责商务沟通与方案设计,赵工负责技术可行性论证(尤其是隐私保护方案),并紧急联络在北美留学的同学,尝试与方哲建立初步联系,探讨技术落地的可能性。
拜访“知味书屋”的日子,气氛凝重。书屋坐落在理工大西门一条安静的小巷,古色古香的门楣,透着一股与世隔绝的书卷气。方教授穿着中式褂子,头发花白,面容清癯,眼神温和却带着疏离的审视。他安静地听完了陈默关于“星火易站”和“文化信用”合作的构想,以及对方哲技术的期许。
“陈总,”方教授缓缓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书屋虽小,却是我的一方净土。我不需要平台引流,也不希望我的读者,为了所谓的‘信用分’,在书架前变得功利。读书,贵在静心,贵在纯粹。”他轻轻抚过手边一本泛黄的线装书,“至于哲儿的技术,那是他的追求。我不会,也不能用父亲的身份去影响他的学术选择。”
婉拒,干脆而彻底。没有斥责,却比任何斥责都更有力量。苏蔓的心沉了下去。陈默感受到一股无形的压力,但他没有退缩。
“方教授,您说得对。读书贵在静心。”陈默微微躬身,语气诚恳,“我们提出合作,并非想打扰这份清净,更不想让阅读变得功利。恰恰相反,我们是想探索,在保护好这片净土的前提下,技术能否让知识流动得更温暖、更便捷一些?”
他指着“星火易站”上刚上架的几本绝版旧书:“您看,这本《中国营造学社汇刊》,是一位即将毕业的建筑系学长托付的。他说带不走,又舍不得卖给废品站,希望找到真正懂它、爱它的学弟学妹。还有这本八十年代的诗集,是一位老校友的珍藏…它们躺在平台上,等待的是缘分。而‘星火驿站’的老王,愿意免费提供空间,暂时保管这些书,等待爱书人。”
“我们构想的‘文化信用’,不是分数,而是一种基于信任的标识。它或许能让这本珍贵的《汇刊》,优先被同样热爱古建的同学看到;能让方哲的隐私计算技术,守护每一笔借阅记录背后的故事不被滥用。我们想做的,是搭建一座桥,连接起散落的爱书人,让有价值的书找到归宿,让纯粹的阅读交流,多一种安全便捷的可能。”陈默的目光坦荡而热切,“技术是冰冷的工具,但如何使用它,取决于人心。‘智伞’从校园里磕磕绊绊长出来,我们比谁都珍惜这片土壤的纯粹。恳请您,给我们一个证明初心的机会。”
方教授沉默着,目光落在陈默身上,又缓缓扫过屏幕上那些等待流转的旧书影像。书屋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良久,他轻轻叹了口气。
“年轻人,你很会说话。但情怀不能当饭吃,技术落地更需要真本事。”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窗外斑驳的树影,“哲儿下周回来。如果他看了你们的技术方案,觉得有探讨的价值,并且…你们能在他回来前,在‘易站’上完成一百本有意义的、非教材类的书籍流转交易,每一笔都让买卖双方满意。或许…”他转过身,目光深邃,“或许我们可以坐下来,再谈一谈。”
一百本!非教材类!买卖双方满意!
这不是合作,这是一场近乎苛刻的考试!但陈默眼中却爆发出惊人的亮光!有机会!
“谢谢方教授!我们一定做到!”陈默斩钉截铁。
回到仓库,一场名为“百日书香”的战役瞬间打响!
全员动员: 陈默亲自在内部会议宣布目标!技术、运营、铁军骑士,全部化身“星火易站”推广大使!目标分解到人!
精准触达: 苏蔓团队精准筛选校内文学社、艺术团、历史系、建筑系等对文化书籍有需求的群体,定向推送“书香流转”专区和活动信息。
“驿站+文化”场景营造: 在老王等核心驿站开辟“书香角”,布置温馨,展示待流转的精品书籍,老王化身“文化站长”,热情推介。
“铁军”温情配送: 刘强严令,所有文化类书籍配送,骑士必须轻拿轻放,送达时附赠一张手写书签(由运营部统一设计印制),传递温度。
社区裂变: 推出“荐书有礼”活动,老用户成功推荐新用户完成书籍交易,双方获赠“星火速达”优惠券。
压力转化为疯狂的动力。仓库里,键盘敲击声、电话沟通声、打包书籍的窸窣声交织。刘强甚至带着几个休班的“铁军”兄弟,跑到各个宿舍楼下“扫楼”发传单。赵工团队则全力优化“易站”的书籍展示和搜索体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商海纵横128计定乾坤请大家收藏:(m.20xs.org)商海纵横128计定乾坤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