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使团从南方带回的见闻,如同一幅浓墨重彩的异域画卷,在新常山高层面前缓缓展开。
石砌的金字塔、精确的历法、繁复的神灵雕刻、以及那令人不安的活祭习俗,都强烈冲击着汉家士大夫的认知。
然而,在经历了一番文化震撼之后,使团所带回的几样实物,却在朝堂之上引发了更为实际和深远的讨论。
那几匹质地柔软、吸湿透气的洁白棉布,以及几块边缘锋利如刀、闪烁着诡异光泽的黑曜石碎片,被小心翼翼地摆放在了赵广和他核心僚属的案头。这些物品不仅代表了异域的风土人情,更承载着潜在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
棉布的出现,让朝臣们对遥远国度的纺织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纷纷议论,这种布料的质地为何如此柔软,吸湿透气的特性又是如何实现的。
有人猜测,这可能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纺织工艺有关。而赵广则在心中盘算,如果能够引进这种纺织技术,或许能够改善国内的纺织业,提高布料的质量和产量,从而促进贸易和经济发展。
至于那些黑曜石碎片,它们的光泽和锋利程度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到惊讶。赵广的武将们尤其对这些黑曜石碎片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他们认为,如果能够将这种材料用于武器制造,那么军队的战斗力无疑将得到显着提升。黑曜石的硬度和锋利度,甚至可能改变战场上的武器使用策略。
赵广和他的僚属们在讨论中逐渐意识到,这些实物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珍宝,更是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
“此布名为‘棉花’所织,”刘敏指着棉布介绍道,“据南方土人言,其植株耐旱,不似桑麻需良田,产量颇丰。此布轻柔保暖,尤适此地温热气候,若引种成功,其利无穷!”
工坊大匠拿起棉布仔细摩挲,眼中放光:“世子,此物确乃佳品!若得此原料,织成布匹,不仅可惠及军民,更能成为一大财源!”
蒋琬亦点头:“若能自产,则可减少对神州丝绸之依赖,更能以此与诸部贸易,其价值恐不在盐铁之下。”
赵广抚摸着柔软的棉布,点了点头。这确实是意外之喜,一种能够改变衣着习惯和纺织业格局的新作物。
接着,刘敏又拿起黑曜石碎片:“此石名为‘黑曜石’,于南方山地极易获取。其性脆,然边缘极薄极利,稍加打磨,便可制成箭簇、矛头、乃至切割工具。南方武士,多持此石兵器,颇为犀利。”
史柱接过碎片,用指腹轻轻试了试边缘,立刻划出一道血痕,他眉头一挑:“好锋利的石头!若猝然遇之,确能伤我皮甲。然,其质脆,与我钢铁相击,必碎无疑。”话虽如此,他眼中也露出一丝凝重,这意味着南方的军队,并非不堪一击。
成公英沉思片刻,缓缓开口道:“棉花,这种柔软而温暖的纤维,是民生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衣物,还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进而带动了整个经济的繁荣。”
“而黑曜石,这种坚硬而锋利的矿石,是制造军械不可或缺的材料。它在战场上的应用,无疑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使得军事技术得以不断进步。”
“由此观之,南方的城邦,绝非蒙昧无知的野蛮人,他们的物产丰富、技艺精湛,皆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之处。”
“刘大人曾经提到,这些城邦虽然在表面上看似团结一致,但实际上内部却存在着各种纷争和矛盾。”
“或许,这些纷争正是我们可以利用的突破口,通过巧妙的外交手段,或许能够分化他们的联盟,为我们的战略目标服务。”
赵广沉思良久,开口道:“刘先生此行,功莫大焉。不仅探明南方虚实,更为我明汉王国带回两大珍宝——棉花之种与黑曜石之警。”
他随即下达指令:
“其一,蒋琬先生,立刻遴选精通农事之人,随下次南下船队前往,务必设法获取棉花种子及种植之法,带回后择地试种。此乃长远之计,关乎国计民生。”
“其二,工坊加紧研究此黑曜石特性,琢磨应对之法。同时,继续精炼钢铁,确保我军械始终领先。”
“其三,对南方诸邦,策略需调整。既然其文明已具规模,难以速图,当以渗透、分化、贸易为主。我们应当采取更为细腻和长远的手段,逐步影响这些地区的政治和经济格局。”
“首先,可以增派精干商队,携更多我汉家独特之物(如琉璃、纸张、漆器等),深入其境。这些商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蕴含着我汉文化的深厚底蕴,能够吸引南方诸邦的贵族和富商。”
“商队在交易货物的同时,更要结交其内部不满现状之贵族,通过各种手段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收集情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弱点。”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贸易协定,逐步引导南方诸邦的经济依赖于我汉。例如,可以提供一些他们无法自产的必需品,或者以优惠的价格销售某些商品,使他们在经济上与我们紧密相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汉末烽烟,特种兵王的争霸之路请大家收藏:(m.20xs.org)汉末烽烟,特种兵王的争霸之路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