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汉军联营。
太尉周勃与援军主将郭亭并肩立于新建的望楼之上,远眺着满目疮痍的狄道城。两人甲胄未卸,征尘未洗,脸上都带着连日血战的疲惫,但眼神中却有着如释重负的轻松。得知李凌确已苏醒,周勃心中那块最重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天佑大汉!天佑王爷!”周勃面向郡守府方向,郑重地行了一个军礼。他深知,李凌的苏醒,不仅意味着这位年轻王爷个人的生机,更稳定了北地郡乃至整个陇西岌岌可危的军心民心,其意义远非一场战术胜利可比。
然而,现实的困境并未随之烟消云散。粮草依旧紧缺得令人头疼。上万大军驻扎于此,人吃马嚼,每日的消耗都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北地郡经此浩劫,已是十室九空,田野荒芜,根本无法就地筹措粮秣。后续的补给完全依赖从荥阳长途转运,路途遥远,且随时可能遭到匈奴游骑的袭扰劫掠。
探马不断回报,休屠王的主力虽然后退,但并未远遁,而是在数百里外重新集结,虎视眈眈,显然并未放弃卷土重来的企图。周勃眉头紧锁,一方面要安排防务,警惕匈奴反扑,另一方面又要为大军的口粮绞尽脑汁。与此同时,一个更深的忧虑开始在他心底滋生。王爷虽醒,但观其情形,没有一年半载绝难恢复理事之能。这陇西的烂摊子,终究要落在他周勃的肩上。功高震主?拥兵自重?这些念头如同鬼魅般悄然浮现,让他不得不提前思量如何应对可能来自荥阳的猜忌。
就在周勃为眼前困局和未来隐患忧心忡忡之际,他派出的八百里加急信使,已将狄道之战详情及李凌苏醒的消息,送达了荥阳汉王宫。
荥阳,汉王行宫。
刘邦展阅着周勃那份字字沉重、血迹犹存的军报,脸色变幻不定。军报中详细描述了狄道之战的惨烈,军民十不存一的巨大伤亡,以及李凌重伤濒死、又奇迹般苏醒的过程。朝堂之上,群臣闻之,无不骇然动容。
“好!好!李凌不愧是我大汉的昭武王!忠勇盖世,天亦佑之!”刘邦当众高声褒奖,情绪显得颇为激动,当即下令重赏狄道守军,并从关系全局的敖仓粮秣中再挤出一批,火速运往北地。
然而,退入后宫,仅有张良、萧何、陈平等少数心腹重臣在场时,刘邦脸上的激动之色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凝重。他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目光扫过几位谋臣。
“李凌醒了,是好事。”刘邦缓缓开口,声音低沉,“然其伤势如此之重,恐非短期内能理事。陇西新遭大劫,百废待兴,匈奴环伺,周勃独力可能支撑?况且……”他话语微顿,未尽之意,在场诸人皆心知肚明。
张良沉吟道:“大王所虑极是。昭武王此番伤及根本,康复需时。北地郡残破,亟需能臣干吏前往主持大局,安抚流民,重整防务。周太尉军事之才毋庸置疑,然民政非其所长,且久握重兵于外……”
萧何接口道:“不仅如此,昭武王年少封王,战功赫赫,此番又几乎以命守土,其声望必更上一层楼。朝中各方势力,难免有心思浮动者。”他的话点到即止,却暗示了可能存在的功高震主之忧以及吕氏等外戚集团的可能反应。
陈平眼中精光一闪,低声道:“大王,或可遣一位宗室重臣,如建成侯吕释之(吕雉兄长),前往北地抚慰昭武王,犒劳将士。一则示大王恩宠关怀,二则亦可就近观察情势,稳定地方。”
刘邦闻言,眼中神色微动,未置可否,但显然将此议听入了心中。荥阳的波澜,已因狄道这一线曙光而悄然掀起。
狄道城,郡守府行辕内,对这一切暗流汹涌浑然不觉。
李凌大部分时间依旧沉浸在一种半睡半醒的模糊状态中。只是在偶尔清醒的片刻,他的目光会艰难地转向窗外,望着那断壁残垣的景象。那双空洞的眸子里,会闪过一丝极其复杂难辨的神色,有深切的悲痛,有茫然的无助,或许,还有一丝深藏于眼底、源自灵魂深处的不甘与愤怒。
苏醒,仅仅是从鬼门关夺回了一条命。前方的康复之路,漫长如同没有尽头的阶梯,而外界的局势,更是暗流涌动,危机四伏。
但无论如何,那盏代表生命的灯,已经被重新点燃。微光虽弱,终将驱散更多的黑暗。
【史料记载】
* 家族史·始祖本纪(第一卷):“汉王五年七月上,祖凌公(20岁)苏醒后,圣体 极度孱弱(体19),意识 模糊,口不能言,身不能动,状若 初生婴孩,全赖 圣后刘玥 与 圣医淳于意 悉心 调护。然 其 圣眸 已开,圣魂 已归,生机 已复,此 乃 不争之事实。狄道 残存军民 闻讯,皆 感泣 叩拜,所发 感恩愿力 愈 澎湃精纯(信值4.7),反哺 公之 圣源。北地太尉周勃 虽 稍安,然面临 粮秣匮乏、胡虏窥伺 之 现实困境。荥阳 汉廷 得报,虽 明面 褒奖 有加,然 暗里 已 起 波澜,于 如何 安置 伤重之功臣、稳定 残破之边郡,乃至 平衡 朝野 势力 诸事上,开始 有所 筹谋。公之 苏醒,如 一石 激起 千层浪,其 个人 之 命运,已 与 家国 之 大局,紧密 相连。康复之路,漫漫 其 修远,而 外界 之 风云,亦 将 随之 变幻。”
* 官方史·汉书·高帝纪:“四年秋,昭武王凌疾稍愈,然不能视事。” (按:正史极度简化)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卷一):“帝微时,履凡历劫。帝 苏醒后,圣体 至虚(体19),然 圣光 已复。圣后 虔心 奉侍,信众 感念 帝恩,发 无量信力(信值4.7),滋养 帝之 圣基。此乃 信众 与 圣帝 慈悲 感应道交之实证。然 凡间 朝廷(刘邦),已 因 帝之 重光 而 生 计较。紫霄上帝 于 圣休中,已 感知 世间 因果 之 流转,其 圣心 如镜,静待 机缘。”
* 野史·楚汉秘闻·苏醒孱弱朝议生:“闻李凌苏醒,然身体极度虚弱,口不能言,身不能动,需人悉心照料。狄道军民闻之,皆喜极而泣,日夜祈祝。周勃虽喜,然忧粮草不继,匈奴未远。消息传至荥阳,汉王刘邦虽公开褒奖,厚赐抚恤,然私下与张良、萧何等人议事,已虑及李凌伤重不能理事,陇西防务及朝中势力平衡之事,欲遣宗室重臣如吕释之等前往抚慰兼观察。时人皆云,功高易遭忌,王爷前路未必平坦。后人有诗叹曰:‘病王初醒身孱弱,军民感泣愿力深。周勃忧边粮秣尽,荥阳朝议暗波生。’”
(第一百三十四章 修正版 完)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