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巧妙澄清! 在贺表中,需巧妙提及此前接待田叔使者一事,但表述为‘彼时长安政出多门,信息闭塞,臣远在边陲,唯知谨守臣节,恭听上命。今闻陛下(刘恒)正位,方知天命所归,不胜惶恐,更不胜欣喜!’ 将之前行为,解释为对中央权威的尊重,而非对具体个人的效忠。”
“第四,重申边情! 继续以‘朔方残部勾结匈奴,边患紧急,实不敢片刻离镇’为由,婉拒即刻入朝,但表达‘日夜期盼天颜,待边境稍安,定当亲赴长安,泥首请罪’的强烈愿望。”
“第五,全力侦查! 子通,动用一切力量,我要在最短时间内,弄清新朝核心:周勃、灌婴、陈平的具体权职分配?他们对边镇,尤其是对我北地,真实态度如何?新帝刘恒的性情、用人倾向,必须尽快掌握!”
“诺!”三人凛然领命,感受到巨大的紧迫感。
“父王,”李玄业忍不住问道,“功臣为何选代王?代王……会对我们不同吗?”
李凌看向儿子,耐心解释:“业儿,此问关键。齐王自身势大,功臣惧其秋后算账。代王势单,性情温良,功臣拥立他,可保权位无忧。至于对我等……”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新帝倚仗功臣,而功臣对拥兵在外的藩王,猜忌只怕更甚。然新朝初立,必求稳定,短期内应不会妄动。这,正是我等巩固自身的时机。”
【系统提示:宿主于帝国权力中心发生颠覆性二次剧变的极端复杂形势下,展现出惊人的战略洞察力与决断力,果断完成政治转向,精准预判新朝格局潜在风险… 宿主状态:于历史转折点临机善变,化险为夷,统治韧性经受严峻考验,继承人亲历重大政治风波,认知层级飞跃…】
计议已定,北地机器全力开动。周勃连夜焚稿拟新表,公孙阙调动所有资源渗透长安,赵破奴则整军示强,以备不测。
十一月初五,北地郡恭贺代王刘恒登基的贺表与厚礼,以最快速度发往长安。表文情真意切,将北地描绘成忠贞不二的边塞长城。
与此同时,长安消息陆续传来。代王刘恒已即位,改元文帝元年,大赦天下。封赏功臣,灌婴、周勃、陈平位列三公。新帝下诏安抚四方。
然公孙阙密报揭示了水面下的暗流:功臣集团对诸侯王,尤其是实力边藩,警惕甚深,“稍夺其权”之议已起。
李凌闻报,冷笑:“果不其然。然我北地地处要害,胡患未消,新朝暂离不开我等。只要恭顺示强,短期内可保无虞。”他更坚定“西进”之志,令赵破奴加速开拓商路,笼络河西,要让新朝看清北地的战略价值。
十一月十五,长安新使至,乃文帝亲近的郎中令张武。宣《安边诏》,嘉勉李凌,赏赐倍增,再邀入朝。
李凌率众依礼接旨,感激零涕。会谈中,再陈边情紧急之苦,呈详实军政文书,态度谦卑至极。张武见北地政通人和,军容严整,李凌又极恭顺,印象颇佳,允诺如实回禀。
送走张武,李凌对李玄业道:“业儿,此即政治。昨日齐王,今日文帝。臣子之忠,乃忠于社稷,非愚忠一人。更需洞察时局、顺势之智。然,无论风向何变,自身实力,才是根本。无实力,无资格言忠,亦无资本求生。”
“儿臣明白!”李玄业重重点头,“实力为根,忠义为表,顺势为术。根深叶茂,表正取信,术精存身。”
“善哉!”李凌抚掌。
文帝登基消息传开,北地百姓对贤君充满期待。而靖王府内,李凌目光已投向更远。与文帝和功臣集团的长期博弈方才开始。但他已成功度过政权更迭最危险时刻,为北地赢得了又一宝贵发展期。狄道城如寒夜星辰,于历史激流中,坚定闪烁。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文帝纪:“(高后八年)闰九月(注:此处时间从本书艺术处理),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诛诸吕,迎立代王,是为文帝。”
* 家族史·始祖本纪:“后少帝元年十一月,长安复变,功臣废齐王,立代王恒。凌公闻变,果断易帜,上表贺文帝,陈情边事,北地再渡险关。世子玄业观政,益知权变。”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天象再易,上帝明辨真主,圣域随之转向,圣嗣历变益智。”
* 北地秘录·凌公应对文帝立:“长安复变,李凌迅捷应对,拥立新帝,世子得窥庙堂之险,北地根基愈深。”
(第三百五十六章 完)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