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京的蓝图尚在纸面,营建新都的浩大工程尚在筹备,但华朝这台新生的国家机器不能等待。在暂驻北京的紫宸殿内,一场关乎新朝治国理念与未来方向的风暴,已然降临——新政纲领的颁布。
这一日的大朝会,气氛格外凝重。文武百官肃立,所有人都预感到,这次朝会非同寻常。丹陛之上,启明皇帝江辰并未立刻让内侍宣读早已拟好的诏书,而是目光沉静地扫视全场,率先开口,定下了基调。
“诸位爱卿,”他的声音平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华朝新立,百废待兴。前朝何以亡?非亡于流寇,非亡于蛮族,乃亡于积弊!亡于土地兼并,民不聊生!亡于苛捐杂税,商路断绝!亡于固步自封,科技凋零!亡于上下离心,政令不通!”
每一个“亡于”,都像一记重锤,敲在殿内许多前朝旧臣的心上,让他们脸色发白,冷汗涔涔。
“今日之华朝,绝不能再重蹈覆辙!”江辰的声音陡然拔高,斩钉截铁,“朕欲颁布新政纲领,为我华朝立规矩,定方向,开万世之太平!然,新政非循旧例,必有革新,必有碰撞。今日,朕愿与诸卿,先行议之!”
说罢,他示意内侍,将早已抄录多份的新政纲领要点,分发至核心重臣手中。
纲领要点清晰罗列:
一、重工商: 废除前朝诸多限制工商业的苛捐杂税及禁令;设立市舶司,鼓励海外贸易;设立专利法,保护能工巧匠之创新;择地设立官督商办之工坊,推广新式机械;兴修全国道路、运河,畅通物流。
二、兴科技: 筹建“皇家格物院”,广募天下善于格物、算学、匠造之才,不计出身,优给俸禄;译介西洋书籍;对有功于军国民生之发明创造,予以重赏;改进农业工具及技法。
三、安民生: 清丈天下田亩,抑制土地兼并;改革税制,摊丁入亩,减轻贫苦农户负担;兴修水利,防灾减灾;由官府主导,在各地设立“平价医馆”、“义塾”;严惩贪官污吏,畅通民间申诉渠道。
四、强国家: 编练新军,汰弱留强;统一货币、度量衡;建立高效驿传系统;修订律法,强调公正……
纲领尚未读完,朝堂之上已是暗流涌动,窃窃私语之声四起!
果然,首先发难的便是以几位前朝老翰林和御史为代表的保守清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颤巍巍出班,痛心疾首:
“陛下!万万不可啊!祖宗之法不可变!《论语》有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重工商,岂非引导天下百姓逐利弃义,长此以往,人心不古,国将不国啊!士农工商,商为末业,岂可如此推崇?这与民争利,败坏风气,后患无穷!”
另一人接口道:“还有这格物之术,不过是奇技淫巧!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何益处?沉溺于此,徒耗钱粮,玩物丧志!圣人学问方是正道!陛下当兴儒学,正人心,开科举,取士子,方是治国之本!”
他们的观点,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传统士大夫的固有观念,视工商为末流,科技为玩物,坚信唯有儒家经典和道德教化才是治国根基。
紧接着,一些出身地方豪强、与土地利益紧密相关的官员(尽管他们可能已在新朝任职)也面露忧色。清丈田亩、摊丁入亩?这简直是刨他们的根!虽然不敢直接反对,却也委婉表示:“陛下,清丈田亩工程浩大,易生扰攘;摊丁入亩之法,前朝亦有尝试,然推行不易,恐生变故……是否可从长计议?”
而以周廷璧为首的部分务实派官员,则目光闪烁,心中暗自盘算。他们看出了新政中蕴含的巨大机会,尤其是重工商、兴科举(虽未明言但必然伴随)等内容,或许能提升他们这些“技术官僚”的地位,但此刻却不敢轻易表态,生怕成为众矢之的。
武将队列中,李铁听得直皱眉头,他对那些文绉绉的争论不感兴趣,只关心一件事,他粗声粗气地问:“陛下,练新军,俺老李举双手赞成!但这钱从哪儿来?又是修路开矿,又是建院子搞发明,还要安顿百姓,俺听着哪一项都要花海了的银子!国库撑得住吗?别到时候俺们当兵的饷都发不出来!”
这话虽然粗直,却问到了最关键的点子上——财政!所有新政,无论多么美好,都需要巨大的财力支撑。
朝堂之上,反对声、疑虑声、现实问题交织在一起,刚刚还肃穆的气氛变得紧张而嘈杂。新政纲领触动了太多人的固有观念和切身利益。
面对群臣的质疑和争论,江辰面色平静,似乎早有预料。他没有立刻驳斥,而是耐心地等众人声音稍歇,才缓缓开口。
“诸位爱卿所虑,皆有道理。”他先肯定了一句,缓和了一下气氛,随即话锋一转,目光变得锐利,“然,诸卿可曾想过,何为义?让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是义吗?让能工巧匠之智慧埋没,让可强军富国之技术凋零,是义吗?固守着让江山倾覆的‘祖宗成法’,是义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盖世悍卒请大家收藏:(m.20xs.org)盖世悍卒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