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被他说得没了主意,转头看向钱进。钱进赶紧拉着王二麻子往外走,等送到大门口,才折回来跟范进解释:“老爷,这是本地的老规矩!举人老爷的免税特权,本来就是给咱赚体面钱的。您想啊,王二麻子的田挂您名下,您啥也不用干,不用耕地不用施肥,到秋收就有粮送上门,多划算!”
范进还是犹豫:“可要是被官府知道了……”
“官府才不管呢!”钱进拍着胸脯保证,“知县老爷都得给您面子,上次他来咱府歇脚,还夸您‘乡贤表率’呢!再说了,李举人挂了那么多田,不也没事?您要是不收,这些地主全找别人,往后您在乡里的脸面往哪搁?人家该说您‘不懂规矩’了!”
这话戳中了范进的心思。他寒窗苦读几十年,不就是为了“体面”俩字?琢磨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就让钱进捎话给王二麻子:“田可以挂,但管理费得按规矩来,不能多收也不能少收——咱是读书人,得讲体面。”
消息一传开,地主们跟赶庙会似的往范府跑。张家有十亩田,愿意给两石粮;李家有十五亩,给三石;连张静斋都托人来说,想把城外的三十亩好田挂在范进名下,每年给五石粮——说是“互相照应”,其实是怕范进日后做官,忘了他这个“世兄”。
不到半年,范进名下就挂了八十多亩田。秋收的时候,佃户们推着独轮车,把装得满满当当的粮食送上门,钱进领着人往粮仓里搬,累得满头大汗,嘴里却乐个不停:“老爷,今年收了二十四石粮!够咱吃十年的了!”
范进站在粮仓门口,看着堆得小山似的粮食,黄澄澄的麦粒从麻袋缝里漏出来,铺了一地金光。他突然觉得浑身轻飘飘的——原来不用苦读“之乎者也”,不用蹲在田埂上啃干粮,光靠个“举人”身份,就能有吃不完的粮。
更让他意外的是,“免徭役”的特权也能换好处。有天大清早,佃户李老栓就跪在范府门口哭,手里还牵着个瘦得皮包骨的孩子,孩子手里攥着半块干硬的窝窝头,啃得满脸都是渣。“范老爷,您救救我!”李老栓的嗓子哭哑了,跟破锣似的,“官府要抓壮丁修河堤,我要是走了,家里老婆孩子就得饿死!”
范进本来不想管,可看着孩子那双饿得发绿的眼睛,又有点心软。钱进在一旁劝:“老爷,这是顺水人情!您就去里正(村长)家提一句‘李老栓是我家远房亲戚’,里正不敢不给您面子。他每年给您送只鸡,您落个‘体恤乡邻’的好名声,多划算!”
范进被说动了,跟着李老栓去了里正家。里正见是举人老爷来了,赶紧端茶倒水,连烟袋都给递到手里。听说李老栓是他“亲戚”,里正立刻拍着胸脯:“范老爷放心!这事我记着了,绝不让人找李老栓的麻烦!”
没过多久,李老栓真提着只肥母鸡上门,鸡脚上还绑着根红绳,一看就是精心喂的。他千恩万谢地走了,范进看着那只扑腾的母鸡,突然觉得钱进说得对——这举人身份,连乡里的小事都能管,可比读十年书管用多了。
自打帮李老栓解了围,找范进“帮忙”的人就跟赶趟儿似的。有天杂货铺刘老板提着两匹上等绸缎上门,脸涨得跟红布似的:“范老爷,我家小子今年六岁了,想进城里的私塾读书,可先生说要举人老爷的推荐信……这绸缎您收下,求您给写封信!”
范进拿着绸缎,手指摩挲着光滑的料子,心里犯嘀咕:“我写的信,先生能认吗?”
“咋不认!”刘老板急了,搓着手绕着桌子转,“您是举人,先生也是读书人,哪敢不给您面子!再说了,那私塾先生还是张乡绅的远房表弟,您写的信,他指定给面子!”
钱进在一旁偷偷扯范进的袖子,等刘老板走了,赶紧说:“老爷,这绸缎可是好东西!我去当铺问过,这样的一匹至少能当二两五,两匹就是五两银子!您中举前半年的生活费,也就这么多!”
范进被说动了,当晚就磨墨写信。他本来就擅长写八股文,一封推荐信写得四平八稳,全是“此子聪慧,天性纯良,可塑之才”的套话。没几天,刘老板就欢天喜地来谢恩,说儿子顺利进了私塾,还塞给范进一串铜钱当“笔墨费”,铜钱串在手里沉甸甸的,晃起来“叮当”响。
钱进拿着绸缎去当铺,果然当了五两银子。回来的时候买了二斤猪肉,炖了锅香喷喷的红烧肉,肥肉炖得入口即化,瘦肉吸满了汤汁。范进吃着肉,心里美滋滋的——原来写几个字,比苦读一天还管用。
从那以后,找范进写推荐信、写匾额、写墓志铭的人络绎不绝。地主家办丧事,求他写篇墓志铭,给五两银子;商户开新店,求他写块“财源广进”的匾额,给三两银子;就连有人家娶媳妇,都来求他写副对联,给一串铜钱。
范进一开始还认真写,后来写得多了,就全用套话应付——反正来求他的人,图的不是文笔,是“举人老爷”的名头。有次张乡绅母亲做寿,请他写篇寿文,直接给了二十两银子,还笑着说:“范世兄的文笔,定能让老母亲高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搞钱传奇请大家收藏:(m.20xs.org)搞钱传奇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