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县,晋祠。
悬瓮山麓下,一片金碧辉煌的琉璃世界在秋阳中熠熠生辉。
赵昺一行人甫一踏入此地,便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晋祠的屋顶覆满琉璃瓦,鸱吻、脊兽在阳光下折射出斑斓光彩,宛如天宫坠入凡尘。
“晋地琉璃遍天下,果然名不虚传!”赵昺仰头赞叹,眸中映着那片璀璨。
他信步走向金人台,四尊铁铸镇水神兽巍然矗立,历经百年风雨却依旧乌光湛然,毫无锈迹。
赵昺特意寻到西南角那尊腿部刻有铭文的铁人前,指尖轻抚过冰冷的金属表面,感受着那跨越百年的精湛工艺。
“文公,你瞧!”他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罕见的感慨,“这座晋祠,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它历经千年营建,每一处亭台楼阁,都是国家意志、文人风骨、乡绅财力与百姓血汗交织而成。摩擦、牵制、对抗、融合......最终,才成就了今日这般平衡。”
文天祥扶须而立,一袭青衫在微风中轻扬。
修养多日的他气度更显雍容,虽年近五旬,却仍可见当年“临安第一美男子”的风采。
他望着年轻官家那兴致勃勃的模样,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公子以大局观物,老朽佩服。"
“哈哈哈!”赵昺闻言大笑,“文公何时也学会这般奉承了?这等瑰宝,乃是当地百姓世代心血所凝。尔等不过匆匆过客,如浮云掠影,岂敢妄自尊大?”
也儿吉尼正仰头呆望琉璃屋脊,黝黑的脸上写满震撼。
他出身占城小邦,即便潜伏大都时,也未曾见过如此精妙的建筑艺术。
此刻忍不住插话:“公子过谦了!这等巧夺天工之物,纵是在西域......”
他突然噤声,警惕地四下张望,压低声音道:“只可惜,如今被那群蛮子糟蹋了。”
赵昺笑容微敛,目光扫过远处巡逻的元兵,轻声道:“莫谈这些。倒是那梁锦阳......方才茶寮中所闻,诸位有何看法?”
文天祥面色一沉:“此人去年大破进犯云中的蒙古部落,设伏歼敌万余。如今更整顿边防,提拔汉官,连文水匠户都受其重用。当地百姓......”
他顿了顿,声音发苦,“竟对他推崇备至。”
“能臣干将啊。”赵昺意味深长地摩挲着铁人铭文,“保境安民,知人善任,难怪能扎根此地二十六代。”
也儿吉尼凑近低报:“梁家堡经营日久,那梁家村落周边内族中九成姓梁,简直铁板一块。”
“呵!”文天祥突然冷笑,“二十六代守坟田?金人时装聋作哑,蒙元时却飞黄腾达——好个'识时务'的俊杰!”
秋风掠过金人台,四尊铁人沉默如初。
赵昺抬头望向悬瓮山方向,那里,梁家堡的轮廓隐约可见。
“走吧。”少年天子轻拂衣袖,“既然来了,总该会会这位'能臣',茶寮人不时还在底下议论其近日还在招揽亲卫,何不妨一探究竟。”
可惜,事不随人愿。
梁家堡的朱漆大门在众人面前重重关上,连门房都懒得找个像样的借口,只甩下一句:“色目商贾,也配求见都元帅?”便扬长而去。
也儿吉尼脸色铁青,手指不自觉地摸向腰间的弯刀。
赵昺却轻笑一声,掸了掸衣袖上并不存在的灰尘:“无妨,去县府内的匠户坊看看。”
徐家的工坊气派非凡,门口立着元廷颁发的“军械官造”铁牌。
几个监工模样的汉子正翘着腿喝茶,见他们进来,连眼皮都懒得抬。
内院的匠人们更是埋头干活,对问价声充耳不闻。
一个满脸横肉的管事最终不耐烦地挥手:“色目人懂什么精铁?要买农具去城南!”
接连碰壁,赵昺眼中却闪过一丝玩味。
他指尖在袖中轻叩三下,轻微摇头,众人会意,转身向另一处尉家工坊走去。
还未进门,就听见里面炸雷般的争吵声:“老子宁可上太行山当响马,也不当这窝囊匠户!”
少年人的吼声与精铁相交之声混在一起,却显得犹唯嘹亮,“祖传的手艺?呸!最后不都便宜了蒙古老爷的刀片子!”
“小畜生!”老者声音发颤,“尉家三百年的招牌……”
老者攥着账本的手直抖:“孽障!你当匠籍是你说脱就能脱的?去年村东刘家小子逃跑,全家都被发配到漠北挖矿......”
叮当!一声巨响打断训斥,似是铁锤砸地。
待屋内二人吵闹方歇,赵昺才示意众人踏入。
众人掀帘而入时,正看见个精赤上身的黑脸少年把百斤铁锤抡得呼呼生风,对面白发老者气得胡子直抖。
见有生人,老者强压怒火迎上来。
他目光在文天祥腰间玉带上一顿,又瞥见赵昺等人的装束,且身后跟随着一些色目武士。
只当是北地汉人世侯家的贵人,老者连忙语气顿时恭敬三分:“诸位老爷要打制农器?小老儿给您取样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弱宋铁血郎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弱宋铁血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