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神色肃然,缓缓颔首,他当年在江南,亦是如此奔走呼号,联络义军,深知其中艰难。
他沉声问道:“公子深谋远虑,洞察秋毫。然,计将安出?如何在这虎狼环伺、鱼龙混杂之地,凝聚力量?”
赵昺的目光扫过文天祥,最终落在孙老汉的脸上,声音沉稳而有力:“孙老汉,当下最要紧的是安顿人心!速将你那散落山野、担惊受怕的同伴老弱,都接回此处山寨安顿。有片瓦遮头,总好过餐风露宿!”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信任和托付:“此寨,便是吾辈在此的第一个落脚点。而您,孙老汉,红巾军的后人,便是此地当仁不让的‘寨主’!”
“吾需要您以此地为根基,利用您在山中的声望和人脉,暗中联络那些与您一般、尚有血性、不愿同流合污屠戮同胞的义士!”
“无论他们是避祸的山民,还是被逼落草的豪杰,亦或是像您这样的忠良之后!将他们暗中联络起来,拧成一股潜藏于太行山脉深处的暗流之势!”
孙老汉被这一连串“寨主”、“落脚点”、“暗流”之类的词儿砸得有点晕头转向,粗糙的手指下意识地搓着衣角,沟壑纵横的脸上写满了茫然和局促。
他憋了好一会儿,才讪讪地开口,带着山民特有的朴实和直接:“公……公子,您说的这些……太深奥了,俺老孙这脑袋瓜子,它……它转不过弯儿来啊!”
他顿了顿,抬起眼,目光里透着真诚,“不过,您心肠好,待俺们实在,俺是看得真真儿的!您就直说吧,让俺干啥?只要俺这把老骨头还能动弹,能帮上忙的,俺绝不含糊!”
“哈哈!”文天祥抚须而笑,看着这耿直又有些手足无措的老汉,心中了然。
他放缓了语速,用最直白易懂的话解释道:“孙老汉,莫慌。其实就三件事:第一,明儿个天一亮,你就赶紧下山,把你那些躲着的家人和相熟的、信得过的老伙计们都接回这寨子里来住!安全的事,有公子替你想法子。第二,以后啊,你就是这牛头山寨的寨主了!第三呢,也是最要紧的……”
文天祥目光炯炯地看着他,点明其日后所行之事:“你就利用你在山里熟门熟路的优势,替吾等跑跑腿,去联络联络周围那些跟你一样,还有良心、不愿意跟着蒙古人祸害自己人的好汉们!想办法约他们来这寨子里,跟公子见个面,喝碗酒,说说话就行!”
“哦……!”孙老汉这下听明白了,眼睛一亮,心里的石头落了地,拍着胸脯,声音也洪亮起来,“嗨!公子您早这么说嘛!这事儿成!包在俺老孙身上!保管给您办得妥妥帖帖的!您就放一百个心!”
赵昺见夜色已深,窗外月华如水,便不再多言,温和道:“如此甚好。孙老汉,今夜你且安心歇息,养足精神,明日下山接人。”
孙老汉知道两位贵人定有要事相商,连忙抱拳躬身:“是!是!公子、先生,您二位也早些安歇!” 说完,便小心翼翼地退了出去。
他前脚刚走,也儿吉尼后脚便掀帘而入,步履沉稳。
他先向文天祥行了一个简洁有力的抚胸礼,随即走到赵昺面前,躬身道:“公子,院里都清理干净了。接下来如何行事?”
赵昺没有立刻回答,他踱步到门边,倚着粗糙的门框,望向庭院中那轮朦胧的孤月。
清冷的月辉洒在他年轻却异常沉静的面庞上,映出一种超越年龄的深邃。
良久,他低沉的声音才缓缓响起,仿佛穿透了厚重的夜幕,在与历史对话:“昔年,太行红巾在此聚义,烽火连天,欲与南渡的岳武穆大军南北呼应,共驱金虏……何其壮哉!”
他的声音带着无尽的惋惜与冷冽的批判:“然,彼时赵宋朝廷,宁肯坐视中原沦丧,也要严防武将坐大,唯恐权柄旁落。他们将帝王权术凌驾于国运之上,将猜忌之心置于社稷安危之前……自毁长城之举,便成了那腐朽庙堂无法摆脱的宿命!”
“昔闻那岳武穆临刑前那一声‘天日昭昭’的悲鸣,梁兴将军兵败身死时那‘石人一只眼’的未竟之志……无不泣血控诉着这制度对忠魂义士最深的背叛!”
赵昺转过身,目光如炬,扫过文天祥和也儿吉尼:“真正的治国之道,根基在民!在民心!而非在权术倾轧,更非在猜忌防堵!”
“而今元廷……” 他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讥诮,不屑说道:“不过是重蹈覆辙,且变本加厉!以汉制汉?哼,北地那些汉人世侯,在忽必烈这头垂暮雄狮眼中,不过是待宰的羔羊!纵容权贵盘剥,坐视民生凋敝,这根基……早已被他们自己亲手蛀空!”
他的语气陡然变得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西去川蜀之前,务必先在这巍巍太行,立起这第一杆反元大旗!让这千山万壑,成为埋葬胡虏的坟场,成为复兴华夏的基石!”
文天祥听着这饱含历史洞见与磅礴斗志的话语,胸中激荡,忍不住抚掌长叹。
他望着窗外如水的月色,即兴吟起诗句,声调苍劲而悠远:
“梁兴墓前草色青,”
“岳王坟外柏森森。”
“莫道红巾随风逝,”
“犹燃星火照乾坤!”
喜欢弱宋铁血郎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弱宋铁血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