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裹着严寒吹过边境。
当无边无际的匈奴骑兵如饥饿的蝗虫群般涌入精心构筑的包围圈时,李牧在高地上露出了狩猎者看猎物入笼的神情:"传令!合围!"
刹那间,金鼓雷鸣!
埋伏多时的赵军主力如同钢铁洪流,自两翼山地汹涌而下!
匈奴先锋如同撞上无形铁壁,前排人仰马翻!
与此同时,赵军布设的大量战车从后方骤然突入——
这些满载军械的重型战车轮轴上寒光闪耀,所过之处,血肉横飞!
轻骑兵两翼包抄如臂使指,封堵住对方所有可能的突围路线。
山谷腹地顿时化作血腥的修罗场!
赵军士兵被压抑多年的怒火在此刻完全爆发:"将军!为这几年的憋屈,狠狠教训这帮狼崽子!"
战车猛冲,马蹄踏破雪尘,赵军士兵手持长戟利剑,如同收割麦子般砍倒惊慌失措的敌军。
单于惊恐地看着赵军自四面八方涌来,阵势坚固严密,进退有序。
匈奴骑兵引以为傲的冲击速度,在这铁桶般的阵前竟被完全钳制!
"中计了!速速撤退!"
单于竭力嘶喊,但撤退的道路早已被切断。
乱军中,赵军精锐轻骑如同狼群撕咬羊群般凶狠凌厉!
刀光过处,成片匈奴士兵惨叫跌落马背。
李牧战车所到之处,赵军士兵更是士气高涨!
战车上的强弩齐射,箭矢如同夏日暴雨般密集袭向敌阵。
匈奴前队受阻,后队混乱,自相践踏着、拥挤着。
大战持续整整一天!
直至黄昏染透血色,十万匈奴精锐连同那位梦想洗劫赵地的单于,几乎全部葬身于此!
尸体竟堆叠如山,连战马悲鸣都在血色风雪中呜咽消散!
溃逃的匈奴人零零散散奔回草原时,将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传遍每个角落。
从那以后十几年,李牧的名字在匈奴草原上等同于阎罗降世。
牧民们私下里互相警告:"别靠近赵国的云中郡!那里有李将军守着,去了骨头都捡不回来熬汤!"
匈奴人望着赵国边境,眼中只剩下深入骨髓的恐惧。
邯郸城欢呼如沸水!
赵孝成王激动得手舞足蹈,在殿堂中来回走动:"壮哉!李牧!如此大胜竟只用了这么少损耗?"
随即他大手一挥,"封!李牧当拜大将军!"
赵国百姓对李牧的崇敬也如同火苗般燎原而起!
街头巷尾都在讲述着他的故事,说书人口中"李家军痛揍匈奴单于"的段子成为经典!
连邯郸城的小贩叫卖糖葫芦时都要喊上一句:"冰糖葫芦!甜得让匈奴人后悔南下了喂~"
然而,命运的巨大转折点往往包裹在甜腻的蜜糖之中。
当秦军步步东侵,兵临赵国疆界的乌云已然低垂。
秦将桓齮率领铁骑直扑赵都邯郸最后的重镇肥下(今河北晋州),如同一把寒光凛冽的利刃直插腹心!
孝成王早已作古,新即位的赵王迁如同在深井中摸索的孩童般手足无措,急急召回驻守北疆的李牧:"将军!救救邯郸!救救赵国!"
李牧望着北边多年苦心经营的防线,终是叹息一声,率精兵南下,昼夜兼程赶往肥下战场。
他的副将忧心忡忡地低声说:"将军您这一走,北边的狼崽子们怕是又会蠢蠢欲动。"
李牧勒住马缰,遥望南方烟尘:"保不住腹地手足,仅剩一颗北境孤胆又有何用?"
夕阳的余晖映照在他盔甲上,染上了一层沉重的金红色。
此刻的秦营中,大将桓齮正用战刀敲打着地图上的肥下位置,意气风发:"哼!李牧就算到了又能如何?不过多一个赵国的忠魂罢了!"
帐中众将附和着大笑,仿佛胜利唾手可得。
当李牧风尘仆仆抵达前线,他的脚步停在赵军大营前——
眼前只有残破的壁垒和军心萎靡的守军。
赵军士气低迷得如同寒冬里的枯草。
"竖壁门,拒不出战!"
李牧斩钉截铁地下令,"谁若出战,军法处置,脑袋挂军营门口!"
士兵们面面相觑:敌军围城数月,粮草日耗,如此"龟缩"下去岂非坐待城破?
此时桓齮早已将主力悉数集中在肥下城下,他的斥候飞马回报:"李牧龟缩不出!"
"李牧怯战?"
桓齮得意大笑,"传言竟为真!速攻!生擒李牧者重赏!"
正当秦军以为赵国大营会永远当缩头乌龟时,一支赵军奇兵却如同从地底冒出来般悄无声息地出现在秦军背后的辎重营地!
营地熊熊大火直冲天际!
粮草兵械付之一炬!
桓齮听闻后营火光浓烟,顿感大事不妙:"快回救!粮草若失,全军将成困兽!"
就在秦军前队匆匆回援时,一直静伏的肥下城门轰然洞开!
李牧亲率主力精锐如开闸怒涛般涌出!
城墙上战鼓声震彻云霄!
赵军憋了几个月的士气瞬间爆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历史脱口秀:从三皇五帝到溥仪请大家收藏:(m.20xs.org)历史脱口秀:从三皇五帝到溥仪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